作者:洪天平
(故事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秋庚,无论如何,算得上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坊间人物。很长一段日子,在这个古老的小镇上,男女老少,无人不知秋庚其人。
那时,民生稚嫩而青涩,社会浮躁而狂热。锣鼓震天响,纸片满街飞。人们欢呼雀跃,跟着“感觉”融入那片海洋……
当年的秋庚,大约四十出头,中等偏瘦的身板,看上去甚至有些孱弱。就是他,一个民间的凡夫俗子,经常出现在公众场合,无论是官方和非官方的,他都不请自到。用他的话说:“我名秋庚。秋者,四季的老三,庚者,天干的老七,三七凑成天下。所以呀,我天生是‘管事’的料。”
每逢大会开始前,他便早早到场,张罗些预备行当,甚至安排座位,接待来宾,他都是行家里手。其熟练程度,俨然是“科班”出身的办公室职员。
但凡演出节目时,他会始终站在舞台的一个角落,观察场内动静。一有骚乱,便自行跑到前台,挥动双臂,让大家稍安勿躁。
就是游行队伍中,他也会一人走在队列之外,来回地奔跑。关照前方,招呼后方,提醒串位的,拉扯掉队的,保护队伍通行无阻。
开始,人们对秋庚的行为觉得滑稽可笑──“他是谁呀,充什么大头葱。”“小母鸡跳上矮墙头,还当自己是金凤凰呢。”秋庚也由此得罪好多人,因为“闲事”管多了,难免惹人嫌。有人唾他羞他,特别是女人嘴毒,象鲁迅《阿Q正传》里吴妈咒阿Q一样咒他:“烂秋庚,不得好死,让你一辈子光棍。”顽皮的小孩甚至会乘他不备,朝他扔石子,射弹弓。对此,秋庚一般不计较,依旧我行我素。实在急了,也只是小声嘟噜:“龟儿子才骂人呢,爷我不与你一般见识呢。”看来,秋庚的“心理素质”并不比阿Q差多少。
慢慢的,人们似乎认同了秋庚:“人家不计报酬自费‘维和’,换你行吗?”不过大家也总是拿他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那年代,经常有“积极上进”的“好人好事”,碰到此类行为,人们便会善意地讥讽为“秋庚坯”。
秋庚热衷“闲事”,已经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程度,有时候简直是废寝忘食了。他想反正自己光棍一条,一人吃饱,全家不饿,那就拿“闲事”当“正业”吧。俗话说,没有金钢钻,怎揽磁器活。常年的磨砺,终于让秋庚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套路”。当遇有“事态”,秋庚便会分别祭出“狐假虎威计”──传上边的话震慑场面;“条文令箭计”──宣红头文件唬住阵势;“仙女散花计”──施小恩小惠博取好感。那年头,这些招数是相当管用的。听说时任小镇当局对秋庚的最高评价是:“这小子别看做蜜不甜,做醋却是挺酸的。”
据说秋庚的爱情并不顺。为什么呢,他不是为人厚道、大公无私吗?那个年代这样的人可是“红人”啊!遗撼的是,秋庚的“红”有点另类,属于“草根”族,旁门左道的。尽管也有女人想他怜他恋他,终是碍于大众“口水”而不敢再往前一步。曾经有一位胆大的,在一次看戏退场时,趁乱塞给他一块手绢,等秋庚醒过神来,已是茫茫人海难觅芳踪了。害得秋庚迫不及待跑到舞台更衣间,展绢一看,上面绣着四个大字:“秋庚好人”,只可惜后来便没有下文了。那以后,真象《红楼梦》里“小红遗帕惹相思”了。秋庚每次向人说起此事时,总要拿出那方手绢,先是一阵脸红耳赤的兴奋……继而露出无尽的伤感……最后便是哗哗的流泪……
秋庚也有脾气。据说一次县文工团到镇上演出,几个小媳妇逗他:“如今的秋庚可是大名人了,弄几张票犒劳姐姐几个可以吗?”难得有人捧他,“嘻,还是女人呢”。秋庚当即拍着胸脯:“几张票,小事,包我身上!”无奈到了那天,晚会负责人不拿他当“领导”看,死活不给票,害得秋庚很没面子,又一次在女人面前抬不起头。不过那天晚上秋庚耍性子“罢工”,由于秋庚缺阵,场面一片混乱,演出草草收场。从此,秋庚因祸得福,无论什么场合,主办方都不敢轻易怠慢他。秋庚也经常拿此说事:“某月某日,没有我秋庚,天下大乱,骗人我是孙子”。
秋庚也有烦恼。据说他曾不止一次向有关领导反映,由他负责组建一支“维护队”。总是自己一人,势单力薄,碰到大宗的,显得力不从心,常常玩不转。无奈领导就是不把他的话当回事,一次次以“没指标、没名额、没经费”搪塞过去。领导想:“好你个秋庚,也想竖旗拉人,看把你美的,那不是花猫变老虎吗?”望着领导的眼神,秋庚心虚了:“是不是人家看穿我的野心?”其实,秋庚的确另有隐情:“自己不为钱财,只想借此扩充势力,弄个小头目当当,也能在人前吆五喝六的,省得让小媳妇们把自己看扁了──无论如何,秋庚还是在乎女人啊!其他没有自己摆不平的,就是这事上方死活不听他的,成了秋庚终生挥之不去的一块心病。
……
光阴荏苒,世事变迁。后来,孑然一身的秋庚老了,渐渐地淡出“江湖”。偶尔在哪个场合出现,人们都会朝他点头,对他释出善意的笑容……再后来,秋庚更老了,难得出门一次,也要拄着双拐,他的“准政治”生涯到此谢幕了……只是到了这时候,仍然不乏惦记他的人上门去看他。或嘘寒问暖,或送些财物,算是聊以慰藉老人晚年孤寂。
不久,秋庚走了,回到他人生第一次出发的地方……不管小镇曾经狂热,曾经平静,曾经彷徨,曾经理性,这一路走来,人们依然记着,其中有一行既清晰又模糊的脚印──那是秋庚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