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家乡视窗 > 正文

洪宗洲:以镜为笔 记录“镜”彩人生

2019-05-10 15:35:54   来源:   

【英都乡讯消息】他一生都在重复做着两件事,那就是创造美,奉献美。在他眼中,一切事物都可以变得更美,只要善于去挖掘,去付出。所以,几十年的艺术人生,他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了他眼中的世间万象,也记录了自己一生中不平凡的足迹和辉煌。他,就是洪宗洲。

1.jpg

洪宗洲,生于1970年,泉州南安英都人。现任泉州市文联主席团成员、福建省青年摄影协会主席、泉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是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海峽摄影时报社常务副社长、华光摄影学院客座教授、上邦国际摄影俱乐部顾问、荣获福建省摄影家协会成立50周年优秀摄影工作者。行摄世界60多个国家,曾远征南极北极,多次担任省展、全国摄影大展评委,300多件作品在全国及国际大展大赛中入选获奖,荣获福建省委、省政府百花文艺奖,福建摄影金像奖,第三届全国人才新闻工作摄影大赛一等奖、国际金奖。

踏上摄影之路,相机给了他另一双眼睛看世界

问起如何与摄影结下不解之缘时,洪宗洲坦言,最初踏上摄影之路,是因为工作的需要。1986年,洪宗洲在家乡创办了申联阀门厂,为了给产品做宣传推广,他购置了人生第一台照相机,海欧牌135相机,从此对摄影一发不可收拾。他不仅拍摄自己产品,还走村串户,义务为乡亲们拍摄照片。“那台相机我花了300多元购买,当时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才二十多块。有了相机之后,我就会想拍这拍那,那时相机很稀有,创作欲很充足。”

洪宗洲说,相机给了他另一双眼睛看世界。三十多年来,他始终坚守着自己对摄影赤诚的热爱,执着地追求摄影艺术。从北极到南极,从南极到赤道,越过赤道,深入非洲大陆,这是近几年洪宗洲用脚行走地球的大轨迹。长期的实践积累与社会经历,为他提供了广泛的素材和独特的视觉,偏爱纪实拍摄方式的他,将接触到的社会百态通过他的镜头表现出来。随着这些人物在他的相机里活生生地呈现,他觉得摄影也延长了自己的生命,别人的生命加成在自己的生命里。

1 (1).jpg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洪宗洲的摄影作品就在国内甚至国际上屡获佳绩。1999年,他主创的作品《童谣里的故事》荣获第二届泉州市刺桐文艺奖最高奖。而后他的作品不断发表和获奖,有300多件摄影作品在全国及国际大展大赛中入选。其中,《冬季的问候》入围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老张的丰收梦》荣获第八届福建省百花文艺奖,《半生的专注》荣获第三届全国人才新闻摄影大赛一等奖,《返乡创业梦》荣获第三届全国人才新闻摄影大赛二等奖,《顽皮的儿童》荣获第十四届全国当代摄影艺术奖铜奖,《即逝的天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优秀收藏奖,《英姿》荣获美国摄影学会、国际摄影联盟颁发的金牌。

1 (2).jpg

2011年12月,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南广艺术洪宗洲摄影作品集》一书。2012年,荣获福建省摄影家协会成立50周年优秀摄影工作者。2016年3月,被中共泉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评为“泉州市文化名家”;2017年1月,被福建省文联表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突出的文艺志愿者;2017年9月,经中宣部、中国文联批准,洪宗洲当选为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成为泉州有史以来第一人;2018年2月,荣获第四届福建摄影金像奖。

1 (4).jpg

在洪宗洲看来,完成一幅好的作品,不仅需要与之匹配的设备,更需要摄影者具有一双训练有素的眼睛,具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如果没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走遍全世界的只是你的脚,留下的都是一个个国家名和地方名,心却没有丝毫的愉悦。相比较旅行中的美景,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普通民众的生活方式也是另一种吸引我的美。”洪宗洲说道。

情暖桑梓,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

2017年,洪宗洲与朋友一起前往英都镇狮子岩登山。登山过程中,不料恰逢下雨,却找不到一个可避雨的地方。这时,洪宗洲心中便萌生了要自发捐资修葺一观景亭的想法,以供村民登山时歇息、览胜、避雨之用。于是,“望都阁”便孕育而生。

望都阁建成后,不仅成为英都一处新的观光景点,也成为了文人墨客雅集之地。站在望都阁,可众览英都全景。依山而筑的“望都阁”傲然自力,雄峙狮子山,背靠巍峨宏伟的大紫山,面向广漠的翁山大地,其大气让无数亭台轩榭为之逊色。置身其间,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让人心旷神怡,喜不自禁。

然而,这只是洪宗洲众多公益活动中的一个典型缩影。“羊羔跪乳,乌鸦反哺”,长期以来,洪宗洲始终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

1 (3).jpg

2002年底,洪宗洲捐资一百多万元建设南安三中南广艺术馆。2008年,他出资创办了南安市慈善总会南广公益基金,并受聘为市慈善总会顾问。2006年、2013年连续两次被中共南安市委、市政府授予“捐赠公益事业重大贡献奖”。

此外,洪宗洲还长期关心关注弱势群体,2016年3月,在英都紫山村采风时,当了解特困户黄进钱一家三代四女住在两百多年漏雨成灾的破旧古厝时,他在50小时众筹15万元为其修建了新房。2016年10月,因3年前一面之缘,他为东田镇欧厝自然村陈久老人筹善款帮她修房。2016年重阳节,他利用平时积蓄,宴请了英都董山敬老院70岁以上300多位老人,并当场为99位老人单独拍照,创作了一幅神态逼真自然的九九寿星图。他还先后带领部分摄协会员到安溪县剑斗镇和白赖乡、永春县外山乡、德化县赤水镇、南安市眉山乡外寨村和金淘镇革命老区占石村开展“到人民中去”摄影志愿活动,义务为偏远地区行动不便的老人拍摄标准照和全家福,并当场将照片交给山区人民。

洪宗洲坚信,摄影家只有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扎根人民,服务群众,才能创作出有灵魂的摄影作品。他想到了并付诸行动,并且坚持不懈。

传承海丝文化,影像展现“海丝”之美

刺桐红千年,古城织新梦。泉州,古称刺桐。时光的脚步不停往前,历经沧海桑田、风云变幻,岁月赋予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积淀,留下灿烂的历史文明。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重要发祥地,泉州至今仍有众多珍贵的“海丝”古迹,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海丝”文化。一直以来,洪宗洲凭借专业的视角、赤诚的眷恋和矢志不渝的坚持,将镜头对准丝绸之路沿线珍贵遗迹,捕捉海丝印记,记录海丝文化,讲述中国故事,宣传家乡泉州,致力于海丝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1 (5).jpg

“作为一名摄影师,通过摄影艺术的形式展现泉州不同的地域风情和人文精神,让更多海内外朋友对泉州有更深的认识,对孕育泉州艺术发展的文化土壤、精神特质有更全面的了解,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洪宗洲说。

对于刚刚入门的摄影者,洪宗洲建议,不要太迷信于设备,只要当发生在你面前就能拍下来的相机就是最好的相机。同时,也不要太贪心,想要一次性便要拍摄完所有目标,要有取又有舍。如果想要拍出好的照片,在出发前努力就要做好功课才能让拍摄事半功倍。有人认为,只要设备先进,就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其实不然,“手机便捷性以及强大的拍照能力,也足够为摄影师的创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洪宗洲如是说。(来源: 中国网-海丝泉州频道  记者杨漳凤)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