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家乡视窗 > 正文

西峰院、九座岩隆重举行浴佛节龙华法会

2018-06-02 15:59:28   来源:   

【英都乡讯原创,榕光报道】今天农历四月初八,是佛教的一个传统节日,叫“浴佛节”。英都镇的西峰禅寺和九座岩两处佛教活动场所,都在上午举行龙华法会,隆重举行仪式,纪念佛陀诞生,为众生祈福。参加法会共有佛教僧众100多人。

浴佛节是中国的佛教教徒于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日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诞生而举行的诵经佛事活动。据传说,释迦牟尼诞生时有九条龙吐香水为他的身子洗浴。中国的佛教徒们就在这一天举行的法事仪式上,先用各种名香浸泡出来的香水,灌洗释迦牟尼的诞生像,然后边洗佛边诵经。

640.webp.jpg

西峰禅院浴佛节法会现场。西峰禅院提供

《后汉书•陶谦传》就有关于浴佛节的记载,而唐代韩鄂的《岁华纪丽》里关于浴佛节的记述则更为具体:

荆楚以四月八日满诸寺各设会,香汤浴佛,共作龙华会,以为弥勒下生之徵也。

龙华会就是浴佛节这天举行的诵经法会。可见浴佛节这一佛教的节日历史悠久。

在闽南的佛教界,每年的四月初八日同样举行浴佛节,许多善男信女在这一天到佛教寺院参加浴佛仪式,诵经礼佛。但在农村,这一节日以前被俗称为“太子生”或“洗太子”。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一个小国国王的儿子,也就是“太子”。所以被称为佛陀诞生日的这一天,民间俗称为“太子生日”。浴佛也就是“洗太子”了。

640.webp (1).jpg

九座岩九座岩浴佛节法会现场。据洪灯波提供的视频截图

清乾隆版《泉州府志》就有关于“洗太子”的记载,称从四月初一起寺僧就募化人家“洗太子”。民国四年版《南安县志》则记载:

四月初四,寺僧募化人家,名“洗太子”,亦曰“浴佛日”,以香汤灌佛顶,分馈施主家,副以饼饵。

农村的“洗太子”不只是名义上叫法与寺院不同,更重要的是内容上的差异。浴佛节是在寺院里举行龙华法会,而闽南农村的“洗太子”却是和尚到农民家里去做法事。

宋代以后,佛教的岩寺遍布闽南乡村山林,每年四月初旬,住岩的和尚就倾巢出动,挨家挨户到农家“洗太子”。根据老者回忆,解放前英都的“洗太子”不一定在四月初一或四月初四开始,视麦收季节而定。先在岩寺举行法会“浴佛”,然后出门向施主募化。这个环节要进行好几天,他们都奉有一尊小小的“太子”立佛像(释迦牟尼的诞生像),入门之后即安放在主人家厅堂右边佛龛或佛案上,举行简短的“洗太子”仪式,唱诵经文,为施主家人祈福。然后向施主“化缘”。这时已是麦收季节。施主大多以刚收成的麦子作为布施。故每年四月和尚的入户洗佛化缘行动,也被农民俗称为“化麦”。我童年时多次看到麦收季节住岩和尚来外婆家“化麦”的情景。因为岩寺的和尚都分头去化缘,所以一路只有一位和尚,手上敲着法器,口中唱诵经文,一位乐师吹唢呐伴奏,煞是好听。那位和尚诵经之后,我外婆总要手牵着我到和尚面前,让和尚抚摸我的头,说些“佛陀保佑你肴读书肴写字,功名早成器”等吉利话。然后外婆给了和尚一大升麦子(丰年还会多一点)。和尚专门顾请了一位农民替他挑麦子。一年一度的“浴佛节”,实际上是农村住寺和尚的化缘行动,借着“洗太子”传统节日的机会,向施主募化财物以资岩寺的费用。

640.webp (2).jpg

640.webp (3).jpg

以上2图为西峰禅院浴佛节法会现场。西峰禅院提供

现在,每年四月初八的浴佛节在寺院里还是按传统举行的。但在农村,和尚入户“洗太子”“化麦”的活动则已经消逝好久了。倒是经常有一些外来的“和尚”打着什么“五台山”“九华山”“嵩山少林寺”等名目走街串巷入户化缘,其实这些人都是假和尚。

有一条谚语,和四月初八有关:“早梅四月八,晏梅五月节”。梅就是杨梅。这条农谚是说,四月是杨梅成熟的季节,较早熟的四月初八就上市了,晚熟的则有可能要等到五月端午节。每年四月初八“洗太子”时,我都会想起这谚语,记挂着杨梅是否熟了。

(化缘、化麦的“化”字闽南语念“会”。闽南语“化”字是个多音字。“变化无穷”的“化”字就念“化”。地名的“德化”、佛教专用语“化缘”的“化”字念“会”。如:德化县闽南语就念“德会县”。“化缘”“化麦”就念“会缘”“会麦”。)

640.webp (4).jpg

英都乡讯.jpg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