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都乡讯】通往泉州南安英都古竹岩的盘山公路,宛若一条轻柔的长飘带,牵引着车子缓缓向上行驶;越向上行驶,路面越不平坦。临近古竹岩的路段正在扩宽,由于刚下过雨,新泥被来往的车轮辗成浓浆,厚厚的一层,糊在路面,给人一种粘稠得甩不开的感觉。
我们乘坐的车子,正好从泥浆上行驶过。泥浆被碾压得四处飞溅,我不禁有点心惊胆颤。当然,人的害怕情绪,大抵是因为对事物的不了解、无法把握而产生。对于自告奋勇当司机的热心文友则不然。他不但博古通今,还是个资深的驾车高手,数十年的驾驶经验,十几万里的行程,让他对轮子下的泥泞视若无睹。只见他边气定神闲地转着方向盘,边告诉我们,这里,曾有过乾隆皇帝的足迹。
传说乾隆帝曾多次下江南微服私访。当年,为探访告病归乡的翰林洪世泽,这位大清皇帝带着贴身侍卫,不远千里迢迢从京城赶到英都。洪世泽为英都人,乾隆丁巳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掌修国史。他博览群书,天文地理,亘古未来,无所不晓,也因此深受皇帝器重。后因同为翰林院庶吉士的父亲洪科捷激流勇退,以“双亲年逾八十”为由告假归养;才华横溢的洪世泽,竟然也随父一同告归。乾隆皇帝爱惜其才干,一再下诏征召。皇命难违,那年冬天,世泽只好又偕其弟进京,入直武英殿史馆,担任编纂校审《八旗志书》任务。两年后,其祖父母相继逝世,洪世泽就此引疾归里,殡祭祖父母,从此不再任京官。乾隆帝不舍,又多次下诏催其回京复职,洪世泽均以“眼疾”为由推辞,并有朝中大臣为他做保,令皇帝无可奈何。
乾隆皇帝此次出行的目的,一为探访世泽病情之真假,二为了解民间疾苦,三也顺便游览下江南胜景。未曾想风尘仆仆行至英都,却遭山贼跟踪暗算。所带随从虽为御林军中的高手,但寡不敌众,三人被冲散。
为首的贼头见乾隆身着皇袍,一脸富贵相,知是有钱的主子,便指挥其手下“不要放过那个穿黄袍的”!一大批人马从旁边包围过来。一路走来,皇帝已经遇到过无数次山贼,对这种突发事件有了经验。知道自己孤身一人,硬拼会吃亏,便朝山上的密林逃去。此时正值炎夏,烈日高照,虽有树冠密草遮荫,然而山陡路险,乾隆逃得大汗淋漓,浑身酸软,可是山贼“抓住他,不要放过穿黄袍的”的呼声却越来越近。眼见在劫难逃,乾隆不禁生出几分绝望,作为一国之君,难道该蒙难于此荒山野领中?他仰天叹道:“此山若有神明,也该出来救驾呀!”话音刚落,原本晴朗的天空竟然暗了下来,一片巨大的乌云将整座山头遮盖住。继而,飘来浓雾,蒙住山林,蒙住山路,几十步远都看不清人。山贼漫山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只好悻悻而退。不知乾隆皇帝趁云罩雾遮之际,躲进附近的一个山洞里。
脱险后,皇帝从山洞走出,遇一取水的小沙弥,知此山为古竹山,山中有个古迹岩,侍奉观音菩萨、清水祖师。遂走近岩寺,但见岩寺分上下殿,前低后高,呈“猛虎下山”状,气势不凡;四周竹林掩映,幽雅清静,犹如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乾隆对此美景赞叹不已,随即入岩参拜了清水祖师和观音佛祖,后与寺中长老攀谈中聊起洪世泽。不想这长老正是洪世泽好友,他见来客言谈举止非同凡人,听口音也不像本地人。又听说皇帝爱游江南,想起好友曾说过“虽得皇帝器重,但深感‘伴君如伴虎’”。如今好不容易假托眼疾,才得以告假还乡。于是帮好友圆起了谎,又暗中派人传话。乾隆皇帝这才放下疑心,洪世泽也在长老的帮助下免受“欺君之罪”。之后,皇帝又在寺中疗养几日,临走前为寺院重新命名为“凌云岩”,还留下珍贵的墨宝。
美丽动人的传说,为古竹岩增添了神秘感,也增加了我心中的向往之情。不知不觉的,车子已至岩前。下车,只见岩寺正在扩建中,埕前摆放着一大堆长方石条,石匠师傅手握着铁钎在工作。伫足岩前,视野开阔,英都胜景,一揽无遗,令人心旷神怡。也难怪游遍江南胜景的乾隆会赞叹不已,并题诗:“翁山绿叶翠千秋,云拥高峰水自流。数里长河声浩浩,一轮明月似金球!眼看西北三千界,声压桃源十二洲。今日好景观不尽,天年有缘再来游。“只是,六七百年的岁月变迁,沧海变桑田,物非人也非。那青葱翠竹已无处觅踪影,那浩浩长河也没了往日波涛汹涌的气势,古竹岩也早已不是当年的样子了……资料显示,香火鼎盛的古竹岩,后来曾荒废百年,直到近代,有识之士发起重建,依原貌在旧基上扩建,于是有了这座面阔五间的岩宇。想来,这岩宇,如同人类的历史,风云变幻,兴衰有数。
步入岩中,可见清水祖师和观音菩萨各居一殿。在后人重塑金身的清水祖爷像旁,还有一尊清水祖师古石佛像,体型不大、流露着南宋风格。石像雕琢虽不是很精致细腻,却神态安然,令走近之人也心宁神定。佛像身上镌刻着“咸淳乙丑”字样,让我们得以推测出其历史之悠久。咸淳至今,750多年,人世的风风雨雨,人间的悲观离合,朝代的变迁更替,江山数次易主,什么都改变了,唯有沉默无语的祖师爷,始终一脸淡定从容。
站在佛前,我仿佛看到,穿着南宋服饰的人们,跪在蒲团上,喃喃祈祷;我仿佛看到,身着黄袍,双目炯炯有神的乾隆皇帝,点上一炷清香,谢神明的相救之恩;我还仿佛看到重建后的岩宇内香火缭绕,人们以无比虔诚的心,顶礼膜拜……
人来这世上走一遭,总需要心存一点信仰。雨果曾说过:“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有信仰的人生,活着也才有希望、有奔头。人们在拜佛燃香之际,寻求的不就是一种信仰,一种寄托吗?清水祖师那淡定自如的神态,或许能让困惑、失意、得意者,得到某种启示和心灵慰藉吧!
作 者 简 介
陈丽桔
南安人,散文作品散见于《散文百家》、《福建文学》等上百家报刊杂志;曾获《福建文学》“逢时杯最佳新人新作奖”、福建省副刊作品二等奖、泉州市刺桐文艺奖、《泉州文学》优秀作品奖、南安市“武荣文艺奖”、“南安市优秀文化人才”等各级文学奖项;著有散文集《温柔的阳光》、《行走的风景》。系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福建作家班学员,南安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南安青年文学协会副秘书长。
洪宗洲
福建省青年摄影协会会长,泉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泉州市文化名家,国家高级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海峽摄影时报社常务副社长,华光摄影学院客座教授,海峡摄影学校副校长,上邦国际摄影俱乐部顾问,南广公益基金创始人,福建省摄影家协会成立50周年优秀摄影工作者。行摄世界60多个国家,曾远征南极北极,300多件作品在全国及国际大展大赛中入选获奖,荣获第三届全国人才新闻大赛一等奖、国际金奖。
(据南安作家 文/陈丽桔 图/洪宗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