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都乡讯原创,烨高报道】10月27日,南安市文物保护办公室的文保专家杨小川(市文管会主任)、曾文国(市文化馆副馆长)以及在英都的南安市非遗保护中心专家组成员廖榕光一行3人,到英都镇良山村坂埔自然村考察,为该村拟进行的坂埔清代民居建筑保护工程出谋划策,提供指导。
良山村的坂埔自然村,现存清代中叶建筑的红砖古大厝13幢,虽经二百多年风雨侵蚀和社会沧桑,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和损毁,但仍然风貌尚存。在建设美丽乡村和环境治理活动过程中,良山村党支部、村委会吸收坂埔自然村村民意见,拟将保护这些古大厝和乡村环境整治、新村建设结合起来,申请中国传统村落保护。
杨小川一行听取了良山村党支部书记洪伟龙、村委会主任洪子卿的情况介绍,并经村民引导现场察看坂埔古大厝的现在状况。古大厝共13幢,呈“7”字型排列。建于清乾隆中期,距今有250年左右。均为面阔5间的石墙裙红砖厝,有的还有“护厝”,厝前有石埕或红砖埕,规格完整,体现了清代南安英都民居建筑的古朴、严谨特色,有着明显的时代印记。现在这些房子有的已经不住人了,安全情况堪忧,“公厅”、“众巷”有的破损较严重。
专家们认为,坂埔古大厝群有一定的规模,目前村落概貌尚存,具有闽南山区的传统村落特色,有保护价值。良山村坂埔附近有云从古室,是文化发祥地,又临近“樱花观赏园”、“素月孤舟”等风景区,具有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保护好坂埔古大厝群,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和社会价值。村领导和村民有保护意识和积极性,这是很好的,可望申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项目。现在当务之急是应该明确规划,有个方案来保护这些古大厝的生态环境,使之在环境整治和建设美丽乡村的行动中不受侵害。还要筹措一笔资金,对这些大厝中濒危毁坏的部分建筑及早进行抢险加固,保护原貌。这些都是申报前期必须做好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