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家乡视窗 > 正文

良山村申报国家级传统村落

2017-10-13 16:42:15   来源:   

    【英都乡讯原创,榕光综合报道,图:赵智聪】英都镇良山村继申报福建省传统村落成功以后,在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一鼓作气,向国家级传统村落冲刺,马不停蹄地开展申报中国“第五批传统村落”的各项工作。

    良山村获批“省级传统村落”是以坂埔自然村十三幢清朝古大厝申报的。而本次申报中国“第五批传统村落”是属于国家级,以行政村级申报,在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加强领导,并在上级相关部门专家指导下,良山村组织地方史专家、民俗学者、摄影家以及乡贤、宗教界人士等社会力量,深入开展田野调查,挖掘历史,并拍摄许多资料照片,已初步完成申报文本的制作。

(坂埔清朝古大厝)

    良山村位于南安西部,四面环山,气候温和,全年无霜期在15天以下。四序有花,一冬无雪。山坡四季常青,植被良好。良山村位于英溪中游地段,英溪贯穿全境,土埌肥沃,宜耕宜林,平常年份自然灾害很少。有坂埔、洞后埔、霞美、树溪、池头、高闾等自然村落。依山而建,布局和谐,错落有致。尤以坂埔自然村在清乾隆年间建设的十三幢古大厝为典型代表。

    良山村为洪姓住居地,各自然村落全部姓洪,都是发祥于宋末元初的堂号为“翁山”的洪姓后裔。霞美自然村是翁山洪氏东轩五房的后裔聚居地,出过开清重臣洪承畴。坂埔自然村是翁山洪氏东轩三房后裔的聚居地。清代出过嘉应州知州洪开泰,当代出过辛亥革命义士洪东齐、解放战争中出过洪金斗等多位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

    村落形成于明,至清朝的乾隆盛世开始营建红砖白石古式大厝,整个村落在乾隆中叶定型。自乾隆中叶定型后,一直保留原貌,建制未变。

    本村风景名胜众多。主要有:

    一、宝华殿风景区,位于本村西部最高处,海拔300多米,始建于宋,是英都镇现存唯一的纯道教宫观,祀神农氏(农民俗呼为“五谷大仙”)。宝华殿恍惚与世隔绝,为英都秀丽的风景区。殿中有写于明朝的对联:高山宝殿真仙境,闾里华堂不老春。

    二、云从古室,位于坂埔自然村,建于五代后唐,已有千年历史。云从古室风景区毗邻有3万多棵樱花的观赏园。

    三、素月孤舟。位于坂埔自然村的英溪之滨。是夏季避暑纳凉的好所在。

(云从古室)

(素月孤舟)

    村内现存文物有:云从古室“和尚塔墓”、“师姑塔”;云从古室云板;三世祖妣蔡氏墓;顺治皇帝谕祭碑。

(云从古室的“和尚塔墓”)

(顺治皇帝谕祭碑)

    整个良山村的村落布局宛如棋盘,自然村落在英溪两岸如棋子一样错落有致嵌在棋盘上,民居、祠堂、庙宇、书院,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这多亏先辈们的智慧和历代建设不断完善。高闾、坂埔、树溪、霞美、洞后埔等自然村分布合理,各自守望家园。东五房六世宗祠和东三房开泰宗祠分别建在霞美和坂埔两个自然村。寺宇云从古室建在坂埔,宝华殿建在高闾山,教派不同,各自享受信众香火。龙山书院建在云从古室建筑群之内,远离尘嚣,又位于村中部,在古代利于村民子弟入学。

    民居建筑风格全部是泉州地区的黑瓦,红砖墙,花岗岩墙裙,面阔五间二进或三进的“皇宫起”大厝,非常和谐。坂埔自然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外观一律闽南花岗岩墙裙,泉州红砖砖包土坯墙,地产黑色瓦片,面阔5间二进,有“护龙”,屋顶装饰有燕尾式翘脊,花岗岩石窗或红砖花窗。主厝房间做卧室尊卑有别,长幼分明。大厅祀神及祖先牌位,庄严肃穆。下厅则适合会友或家庭纳凉小聚,浪漫温馨。“护龙”适宜作厨房或贮藏间或小孩子书房之用。

    良山村的历史环境要素分布在英溪之滨、坂埔自然村、霞美自然村。“素月孤舟”位于英溪流经良山村中段,形成于明末,是一处文人雅士夏天纳凉游赏吟啸的风景胜地,保留有明清泉州书法家洪承畯的书法石刻。行书楷书兼备。“和尚塔墓”和“师姑塔”系隋唐年间佛教遗物,证明云从古室是千年古刹。南方佛教石塔独具一格,有别于北方的砖塔。顺治皇帝谕祭碑建于清初,是顺治皇帝评价洪承畴为“兴朝良佐”、“开国鸿勋”的证据,与后来乾隆皇帝把洪承畴打入“贰臣传”绝然不同。

    民俗文化主要有:趖火佛,拔拔灯迎“郡主妈”,祖师公“割香”。

相关热词搜索:良山村 国家级传统村落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