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家乡视窗 > 正文

洪宗洲:影墨凝乡情 双艺耀刺桐-论吴其魁先生的艺术朝圣之路

2025-05-12 08:48:07   来源:   

《影墨凝乡情 双艺耀刺桐》

——论吴其魁先生的艺术朝圣之路

作者:洪宗洲

1.jpg

     泉州,这座浸润着千年海丝文明的古城,以刺桐花的炽烈与清源山的沉稳,滋养出无数心怀丘壑的艺术家。作为泉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我与吴其魁先生相识十几载,在共同深耕摄影艺术的岁月里,深刻见证了他以镜头为舟,在泉州山海间打捞历史光影的执着。而当偶然目睹他笔下流转的弘体书法时,才惊觉这位老友早已在艺术的星河中开辟出另一重璀璨天地。

2.jpg

     此后,我常怀着对故土的拳拳之心,向吴其魁先生求取墨宝。无论是为家乡英都七岩八院的古刹题额,让弘体字的空灵与禅院钟声共鸣;还是为望都阁续写碑文,借笔锋的藏露勾勒山川形胜;或是为翁山洪氏族谱题跋,以章法的疏朗承载家族千年文脉,他始终慷慨执笔,毫无保留。其笔下的弘体字,简练如洛阳桥的斑驳石柱,在岁月冲刷中尽显风骨;空灵似开元寺的檐角风铃,于无声处传递禅意;内敛若九日山的摩崖石刻,将千年沧桑凝于点画之间。每一幅作品都似一把钥匙,打开泉州历史深处的文化密码,让人在黑白交织的笔墨中,触摸到古城跳动的文脉脉搏。

3.jpg

     吴其魁先生与弘体书法的渊源,始于那场追寻弘一法师足迹的摄影之旅。当他在闽南古刹的残碑断简间,邂逅弘一法师“平淡、恬静、冲逸”的书风,仿佛千年文脉在此刻完成了一场隐秘的传承。自此,花甲之年的他以朝圣者的姿态,踏上这条布满荆棘的书法之路。十载春秋,他将晨昏定省化作临池不辍的日课,即便病痛缠身,仍坚持在病榻前揣摩笔意。朋友圈里数千篇编号日课,不仅是技艺精进的轨迹,更是一位艺术家对文化信仰的坚守与告白。

4.jpg

     从实临到意临的蜕变过程中,吴其魁先生展现出惊人的艺术领悟力。他既深研弘一法师书法中“无法之法”的精妙,将每一笔划的起承转合都化作与古人的对话;又融入自身对泉州文化的独特理解,使作品在传承经典的同时,焕发时代生机。其弘体书法既有古寺飞檐的峻拔之势,又含晋江流水的婉转之韵,在结体的狭长中见风骨,于章法的空灵处显胸怀,真正实现了“师古而不泥古”的艺术境界。

5.jpg

     尤为值得庆贺的是,吴其魁先生将十余年研习心得倾注于《千字文》长卷,辑册付梓。这部作品不仅是他艺术生涯的里程碑,更是献给泉州文化的深情厚礼。书中每一个字都似泉州港的古船锚,既深扎传统根基,又承载创新之思;每一行墨痕都如海上丝绸之路的航迹,串联起历史与未来。

6.jpg

     吴其魁先生的艺术实践,最动人之处在于摄影与书法的跨界融合。摄影赋予他对光影与构图的敏锐感知,使其书法作品在留白处暗藏泉州湾的潮起潮落;书法则滋养他的摄影创作,让镜头下的泉州古城多了几分文人画的诗意。这种艺术间的相互滋养,恰似泉州多元文化的共生共荣,为当代艺术创新提供了鲜活范本。

7.jpg

     作为泉州市弘一大师学术研究会监事长,吴其魁先生始终以传承文化为己任。他通过举办书法展览、开展学术研讨,让弘体书法走出书斋,融入泉州百姓的生活。从古城街巷的书法雅集,到国际文化交流的艺术展台,他以笔墨为媒,让世界看到泉州作为东亚文化之都的深厚底蕴。

8.jpg

     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吴其魁先生始终如刺桐树般扎根故土、向阳生长。他的摄影与书法,恰似泉州的东西双塔,一座倒映着历史的厚重,一座指向未来的可能。期待这位心怀赤诚的艺术家,继续以镜头为眼、以笔墨为魂,在东亚文化之都的艺术星空中,书写更多璀璨篇章,让泉州的文化之光,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照亮世界的每个角落。

9.jpg

10.jpg11.jpg

(写於2025年5月10日早晨)

12 拷贝.jpg


艺术家简介:

吴其魁,福建泉州人,居洛阳桥北。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现任泉州市弘一大师学术研究会监事长。


13.jpg


作者简介:

洪宗洲,泉州市文化名家,摄影家、作家。


(来源:作家视界)

英都乡讯.jpg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