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都乡讯网消息】1月21日出版的《南安商报》发表了题为《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吗?南安醉美村居等着你》的一组图文,倾情推介南安乡村旅游景点,共推出英都、省新、洪梅、向阳、康美5个乡镇的30多个“醉美村居”景点,有图有文,令人心仪神往。英都镇的仕林梯田、仕林芦柑园、良山樱花、民山后溪休闲广场、河滨休闲步道、坂头水库及坂头山村景色等景点,名标前列推介。
图文全部转载如下:
层层梯田美如画
仕林村果农正在采摘成熟的芦柑
英都仕林村:优美风景之“醉”
仕林村位于英都西北部,平均海拔650米,是英都镇海拔最高的村庄,与厦门同安交界。群山环绕,村庄毗邻坂头水库,背靠芹山,稻田顺着地势,层层分布在山坡上。村民不但种植双季稻,还种单季稻。每年农历三月种下早稻,到农历七月就可以收割。
清晨雾气缠绕,起伏的山峦、层层的梯田在柔和的阳光下美如画,早起勤快的村民扛着锄头下田灌水育苗,俨然就是“桃花源记”般的农耕画面。
“这100亩的梯田素有‘粮仓’美称。”仕林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柯湖南说,除了水稻,村里还盛产芦柑、杨梅、毛竹、酸笋等经济作物。
这座宁静的小村庄也是摄影爱好者眼中最特别的美景。“经常有人来村里拍照、摄像,可惜今天雾气太大了,否则我就告诉你哪个角度拍出来最美。”村民们很是热情地说。
由于大部分村民都外出经商、务工,村集体经济薄弱,没有什么村财收入,村两委一直想办法加快村经济发展,2016年将与新山林果场一起合作种植开发,从平和引进蜜柚苗木,通过农民土地流转种植20多亩,5年后,每年将为村集体经济带来1.5万元的收入。
如今,村里基本上实现家家户户通村路,下一步,村里打算成立合作社,建设种植百亩油菜花、优质有机水稻,以及蜜柚、台湾凤梨稀伽、柠檬、火龙果等多样化四季水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民们都相信不久的将来,仕林村不只是吸引摄影爱好者,也将吸引更多投资者目光,把仕林村建成一流的集特色农业、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美丽乡村。”柯湖南说。
良山村樱花盛开时
良山村休闲公园一角
英都良山村:名人故里之“醉”
红砖外墙、燕尾屋脊,在英都良山村霞美自然村有一栋红砖古厝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参观,这就是有名的洪承畴纪念园,2005年由洪承畴故居遗址扩建而成,2007年被福建省政协命名为“福建名人故居”。
良山村不仅是清朝开国重臣洪承畴的故里,还拥有数千株樱花,一到季节竞相开放,引来游客无数,现代观光旅游的发展越来越成熟。
每年立春刚到,良山观赏农场内的六七十亩樱花林便陆续进入花期,很是应景。这个群山环绕、薄雾笼罩的农场,像个世外桃源,到了2-4月樱花盛开时,山樱花、牡丹樱、粉红富士樱等樱花先后绽放,引来游客无数。如今,观赏园引进了很多新的樱花品种,经过不断改良嫁接,从花期只有20多天的单季樱花,发展到现在有近半年的多品种樱花,观赏性大大提高了。
除了注重对旅游和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传承,良山村还根据自身特点建设美丽乡村。翻修沟渠、乡村绿化亮化、修建休闲广场……整洁的路面和随处可见的绿化带是良山村给人最直观的感受之一。原来,2012年村里就成立了一支保洁队伍,聘请8名专职保洁人员,负责村居环境卫生。近两年来,良山村不断投入资金配备垃圾车和垃圾桶,每年在卫生整治上投入20多万元,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
除了环境卫生整治,良山村着力平安建设。村里成立村治安巡逻队,全天候不间断巡逻,2014年村里筹集了20多万元建立治安监控室,在全村各个主要路口安装高清视频监控,有效维护全村平安。
多年来,在樱花竞放的洪承畴故里,地方美,人更美,全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村两委利用春节外出乡贤返乡期间召开座谈会,提高村民和乡贤的环境卫生意识,并进行公益募捐,募集资金达100多万元,全用于环卫整治、平安建设、教育事业等公益事业。
民山村新建的休闲广场
民山村休闲广场设有健身器材,为村民锻炼身体提供便利
英都民山村:重振产业之“醉”
干净整洁的村道、随处可见的绿化植物……这是英都民山村给人最直观的感受。近年来,民山村不断改善村容村貌、重振水暖产业、发展大农业,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民山村有村民6700多人,近年来,外出营销人员多达2000多人,不断增强重振水暖产业,分布在全国30多省市,村里共有13家水暖水表厂,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国家。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民山村不断完善道路、绿地、休闲健身场所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建设。2014年,村里投资了近100万元,后溪休闲公园铺设了3米宽的人行道,又拓宽4.5米的村路并进行硬化,同时配套绿化和亮化设施。去年年底,村里又投入近3万元,安装了10多盏LED路灯,实现了公园亮化工程。
“村委会很为我们老人家着想,在这里,我们很幸福。”每天,村民洪夫哲都要和几个牌友在极宫祠古厝里聊天打牌,甚是热闹。民山村把村里5个祖厝重新翻建成老人活动中心,并在祖祠外的广场安装健身器材,供村民休闲娱乐,晚上老太太也喜欢在这里跳广场舞,年轻人在健身器材上健身。
民山村的美,不仅在于村庄环境美,更有村两委细心关注民生,村民的生活也更美。“住进新房后,刮风下雨再也不用像住在破旧瓦房担惊受怕了。”2014年,家庭困难的计生二女户洪连庆在宗亲朋友的帮助下筹得4万元,村两委拿出村财8万元帮他盖房。2015年年初,洪连庆欢天喜地搬进新家,看着新的铝合金窗户、宽敞的客厅、整洁的卫生间,洪连庆笑着说,“真的很感谢,要不然还不能这么快住上新家”。
坂头村坂头水库
风景如画的坂头村一角
英都坂头村:便民休闲之“醉”
坂头村坐落在芹山北麓,山峰环绕,高耸陡峭。全村有2100人,留守老人有213人,耕地869亩、山地5552亩,留守村民以务农为主。
坂头水库位于英溪上游,坐落在坂头村半山腰处,经过前几年的除险加固,加上配套的绿化设施,水库重新焕发活力。输水渠道在半山坡的田间村“蜿蜒”,里面流动的清水是坂头村村民的“宝贝”,一年四季滋润着坂头村及英都翔云附近的农田。
“水库每年平均为下游发电和灌溉提供2000多万立方米的用水量。”坂头水库工作人员小洪说,特别是在坂头水库灌区节水灌溉配套改造工程完工后,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为完善小型农田水利长效机制打下基础,实现基本农田“旱能灌、涝能排”。
从英都镇区出发,沿着环山路到坂头村,道路两边郁郁葱葱的树木让人目不暇接,这里空气清新,蜿蜒的水泥路延伸至村里的每个角落。
“山里虽然地方偏,但空气好,住着舒服自在。”村民陈杨说,2005年开始,村里和下山的路都拓宽硬化,如今已实现全村道路硬化,道路越来越好走。
以前,除了平时种田、喂养鸡鸭外,老人闲暇时基本没有休闲场所可去。为了给村里老人提供“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场所,坂头村打算建老年活动中心。“以后我们老人有空时,可以聚在里面打牌、聊天。”村民很是期待。
“我认为‘醉美村居’就是村庄环境美,村民生活美,希望通过村两委脚踏实地的努力,一步步实现。”坂头村村党支部书记蔡绪艺说,虽然村里现在还没有休闲健身场所,没有太多楼房,但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一定可以让村民看到不一样的“美丽乡村”。
园内村美丽的湖光山色
园内村全貌
省新园内村:自然和谐之“醉”
园内村有耕地面积300亩、山地面积1600亩,是典型的以农为主的村落。站在横跨檀溪的新桥上,随处可见村里红砖赤瓦的古厝。在传统红砖大厝中,不时有充满欧域风情又不失闽南特色的小别墅。
在园内村东面,分布着宫边水库和细坑水库,前几年经除险加固后,重新焕发活力。其中库容22万立方米的细坑水库,就“躺”在泉三高速高架桥下。这里四面环山,水面碧波荡漾,偶尔也有白鹭的身影,另一边,悠闲的村民正在垂钓,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丽画卷。
与此相对的是,园内村靠近泉永公路的檀溪正是一派热闹的景象,挖掘机正不断将砌护坎的石头运送至溪边工地上。园内村党支部书记尤更生说,檀溪整治后,将在溪两边种上树木,铺上休闲道,建成总长约600米的公园。这个公园,将成为继广场、篮球场、老少同乐园地之后,又一个村民们闲暇时游玩的好去处。
其实,修建檀溪公园前,园内村就在各垃圾点配备垃圾箱,确保环境整洁,并对村级主要公路进行立面整治。现在,村里有8米宽水泥村道连接泉永公路,通往各村落的村道均是水泥路,还建了路灯。
让村民富裕起来,建设成现代化美丽乡村,是村两委努力的方向。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雄厚的村财。但村里企业少、集体经济薄弱,在这样的情状下,村两委主动出击,加强与在外乡贤、异地商会的联络沟通,通过招商引资、引导回归置业等方式,为村民创造更多的劳动机会;另一方面,凭借自然环境优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自身“造血”功能,加快烟囱后地块新村项目建设。
召开村两委会、村民代表大会、入户调查后,村民一致同意,将村里烟囱后地块,作为村里美丽乡村新村建设用地。由村委会组织实施,村民以土地形式入股,村集体出资,对烟囱后新村近10亩土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分配。一方面建成安置房用于解决部分群众住房问题,另一方面将建成的店面以公开招租方式出租。通过对这10亩荒地的盘活、开发,可为村集体带来近300万元收益。
山溪村火龙果与百香果长势喜人
山溪村大片即将挂果的草莓
洪梅山溪村:田园美景之“醉”
玳瑁山山脚,村落道路宽敞整洁、果园生意盎然,这里是洪梅镇山溪村,田园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作为南安26个美丽乡村示范点之一,山溪村素来以良好的生态环境被人称道,也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目光,在玳瑁山山脚下,近300亩的生态基地正在蓬勃发展。
“以前,这里曾是水田和果林,因多数青年外出,地逐渐荒废。”山溪村党支部书记黄瑞谦说,经过积极探索,村里找到了一条村企合作致富的路子。
2015年,山溪村引进了一家名叫翠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台企,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村民将自家土地租了出去,这家台企在山溪村扎下了根。
11月,记者来到这片生态基地看到,百香果架子上结满了果实,为充分利用土地,架子下种满了火龙果。
“百香果已迎来第一次收成,火龙果再过一年半才能结果。”该公司负责人说,今后,这里还将联合山溪村发展农家乐旅游项目。
“引进这个项目后,不少村民到那里打工,解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每人每月可增加两三千元收入。”黄瑞谦说。
要致富,先修路。作为村里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县道305线洪梅山溪段共2.72公里,施工已接近尾声。
“整条道路全部按照省道二级标准来建设,道路宽达18米以上。”黄瑞谦说,公路的建设除了政府扶持之外,还得到了村民和乡贤的支持,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截至2015年11月,该项目共投资500多万元,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资金来自乡贤和村民。
“铺好路之后,我们还在主干道两侧布置了LED灯170盏。”黄瑞谦表示,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一直是山溪村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为保持长期卫生整洁,山溪村形成了由4名环卫工人组成的环卫队,与责任区干部相互配合、监督,共创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
在全体村民的努力下,山溪村的环境卫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次在镇级、市级环境卫生评比中名列前茅。
坑头村贤芳基地佛手丰收
坑头村亲水步行道
向阳坑头村:生机盎然之“醉”
坑头村位于南安市向阳乡,郁郁葱葱的大树,干净又平整的村道,生机盎然的菜园,黄绿相间,好似一幅铺开的田园山水画,不时能遇见扛着锄头在田间劳作或在场子里晒稻谷的村民,像极了悠闲的世外桃源。
依靠“五花一园”为载体,坑头村发展农业休闲旅游事业。2012年,打造了百亩油菜花基地,之后,便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观光旅游、拍摄写真、体验农家生活。游客们置身于郁郁葱葱的原野,放眼望去,黄色花海波涛起伏,到处都是春的生气。
休闲旅游给向阳带来美丽的同时,也为当地农民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2014年仅3月,在油菜花开花的一个月内,共接待各地游客1.2万多人次。同时,村里共流转土地450亩,农民们通过土地流转出租、帮助管理油菜花、开设农家菜馆、种植绿色蔬菜等渠道也增收不少,单是油菜花、向阳花的不断运作将为村里带来每年20万元的劳务收入,近20个村民人均增收近万元。
不仅如此,坑头村两委积极引导村民种植佛手果,并与村里佛手果种植大户吴德兴等人筹划成立合作社,大手牵小手,开拓销售市场,免费为农户提供佛手苗和技术培训,同时派技术人员深入各生产基地给予技术指导,提升农户科学种植佛手的水平。如今,村民们利用荒芜的山地、田地,种植佛手果树及盆栽,并建立采摘园、观光园等,由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宣传,无须担心佛手的市场情况。
美丽乡村的建设,也少不了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村路、建设污水处理厂、配套湿地花园……村两委积极为村民营造好的休闲生活环境。如今,村里形象好,村民有活可干,收入也增加了,闲时有地可去,是村民心中的醉美村居。
兰田村兰兴大桥十分壮观
兰田村兰兴公路
康美兰田村:宜居宜业之“醉”
近年来,作为“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发起地,康美镇兰田村培育了具有兰田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了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信息产业为支撑,服务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同时开展一系列惠民工程,一幅宜居宜业的“醉美村居”画卷正徐徐展开。
康美镇兰田村,距南安市区13公里,省道307线穿村而过。全村区域面积3.9平方公里,共有10个自然村,总人口3533人。
多年来,兰田村逐渐形成了“敬山水、重人文、引领绿色生活”的兰田生态文化。近年来,兰田村共投入300多万元,对兰兴公路两侧、中心村公共场所和宜林地段植树种草,绿化面积累计4.2万多平方米。
“兰田村还投入2800多万元建成兰兴公路、兰兴大桥。”兰田村村委会工作人员说,兰田村于2013年完成兰兴路中心村通山头自然村的环村路道路硬化工作,全程1.5公里。此外,还投入150余万元,在整合原有400盏路灯的基础上,增设了高度15米的标准高架路灯70盏。
据了解,兰田村在村内布置了225处固定垃圾倒放点。“村里还配备了15名专职保洁员和2名督查员,配置一辆垃圾运输车,每天对辖区内的生活垃圾进行及时收集转运处置。”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兰田村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
多年来,兰田村通过生物技术、湿地公园等工艺流程集中收集处理全村生活污水,探索建立出一套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此外,还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建立了一个“教授工作站”,将先进科研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提高农民农业生产水平。
兰田村还充分发挥信息经济的后发优势,自主研发“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村民们可借助网络在该平台开网店、交水电费等。
据统计,目前兰田村共建成各村民小组老人文化活动中心9座、可容纳1000人以上的室内礼堂1间,还建有多媒体培训室、农家书屋、体育健身场所、宣传栏、科普画栏等,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此外,还先后组建礼乐队、腰鼓队、广场舞队、气排球队、南音队等队伍,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近年来,兰田村被授予“农业部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村”、“中组部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农业部美丽乡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