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民俗学会第十次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进入分会场专题学术报告的环节,来自福建省泉州市南安英都镇的民俗学者廖榕光,以一篇《闽南佛教的岩》的学术论文,引起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好评。
“民间信仰与社会运转”专题分会场的主持评议人河南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民俗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彭恒礼在综合评议中指出,廖榕光的学术论文《闽南佛教的岩》,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学术论文,选题非常好,作者以扎扎实实的田野作业,把佛教的洞窟修行作为研究对象,是一项很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他还指出,这是一个很好的研究开端,循此逻辑思路,不局限于闽南,进一步追本溯源,深入探究佛教洞窟修行的悠久历史,完全可以写出一篇很好的博士生论文。
据了解,廖榕光是中国民俗学会唯一的一位农民身份的民俗学者,也是年龄最高且学术成果丰富的会员,被誉为“泉州民俗的国宝”。他在2017年冬加入中国民俗学会以后的5年多时间内,曾经4次以学术论文入选年会宣读交流,是中国民俗学会第九次、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正式代表。(来源:镇宣传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