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四溢,又是一年早稻抢收时。7月25日,泉州市水稻机收减损大比武在南安市英都镇良山村举行,此次大比武主要考验水稻联合收割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熟练程度、漏收稻谷的量以及工作效率等,机收损失率是最重要的考核指标。
上午9时许,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来自南安市的6名参赛选手驾驶水稻联合收割机进入赛区展开激烈比拼,在稻田中来回穿梭,同台竞技,一争高下。
“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水稻机收减损更是关键一环。”南安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黄春福算了一笔“账”:今年全市早稻种植面积15.92万亩,机收率高达91%,假设每亩地少损失1斤稻谷,光这一季水稻,全市就能从地里挽回近14.5万斤粮食的损失。
此次活动后,南安市农机站将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研究水稻机收损失情况及原因,开展机收地块随机实测抽测等工作,摸清机收损失真实情况,在重要农时期间,强化对水稻机收减损工作指导服务,确保各项减损措施落实到位,把水稻的机收损失最大限度的降下来,促进颗粒归仓、增产丰收。
据悉,近年来,南安市英都镇通过建设万亩高标准农田,创建400多亩水稻示范片开展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建设水稻生产功能区9180亩,引导农民开展土地流转、规模生产,加强农资和技术保障,有效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整镇推进。
截至目前,英都镇共有规模化粮食生产企业3家,泉珍胚芽米、英都红米、南安高茹芋头等多个品牌。(来源: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