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头上,摆满了一摞摞帮扶青少年的档案与材料;电脑里,记载了丰富多彩的关工委活动资讯;手机中,是一张张记录青少年儿童成长瞬间的照片……自2006年从教师岗位退休后,洪启文就放弃了颐养天年的时光,担任南安市英都镇关工委秘书长、英东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在关心下一代的战线上,谱写“老骥献余热”的动人故事。
退休后从零开始学电脑
“我和老洪已经是老搭档啦,以前任教时是同事,现在成了关心下一代的‘战友’。”近日,英都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洪本训说起洪启文时,直称他是“好帮手”。
“‘退休不退岗’是我们这代人的光荣,即使离开讲台,也能发挥作用,欢迎你来关工委搭把手,咱们一起把关工委工作做好……”2006年,洪启文退休时,是洪本训上门动员,邀请他加入镇关工委队伍。
听说关工委有需要,洪启文二话不说,立刻“走马上任”,在关工委做起了材料收集、汇总等工作。
很快,洪启文发现,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不会电脑,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关工委成员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同志,不怎么会用电脑,但是有些资料收集、活动资讯撰写都需要电脑操作。”喜欢挑战新事物的洪启文说,为了适应工作需求,他就紧锣密鼓学起了电脑。
经过一番刻苦的学习和钻研,洪启文从一个对电脑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成为一个懂原理、会操作、会打字的“电脑行家”。在他的电脑里,保存着数千篇亲手整理的材料。
“平时我主要是整理关工委活动的相关材料,比如举办夏令营、上级调研、交流座谈、慰问青少年等活动。”如今,洪启文还成了关工委的“报道员”,镇关工委在哪里开展活动,都可以看到他戴着老花镜、拿着纸笔默默记录的身影。
洪本训告诉记者,习惯“今日事今日毕”的洪启文,有时候经常整理材料熬到深夜一两点钟。
动员乡贤资助困难学生
“你退休金也不少,为何还要这么忙着?”时常有人这样问洪启文,而他只是笑而答之:“活到老学到老,兴趣而已!”
其实,洪启文这样做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青少年,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做到心坎上。记者了解到,除了用文字记载关工委工作,他还善于用摄影图片记录青少年儿童的成长瞬间。
“关工委主要服务对象是青少年,重点关心失学、失亲、失管、失能、失足等特殊青少年群体。”洪启文告诉记者,镇关工委每年都要定期开展关爱慰问困难儿童活动。这些受帮助的孩子们给洪启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件新衣服、一套新文具、一个新玩具,这只是普通孩子寻常的期盼,但对困难儿童来说,特别难实现。”洪启文说,这些孩子与同龄人相比,更早经历了苦难,也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第一次到困难儿童的家里慰问,我拿着手机给他们拍照,看着他们伤心难过的眼神,深深触动了我。”洪启文告诉记者,当时他就觉得有责任和义务关心关爱这些孩子,在跟村关工委班子成员研究讨论后,决定常态化开展困难儿童帮扶活动。
英都中心小学学生小强(化名)是村关工委重点帮扶对象,几年前不幸患上了白血病。“当时,我们去看望他,他的家庭几乎可以用一贫如洗来形容。”洪启文说,小强是重庆籍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本地无依无靠,为了尽快筹集治病资金,村关工委当即联系学校,通过微信、QQ等渠道发动师生、乡贤捐款1.6万元,帮助他家解决燃眉之急。
如今,小强病情好转重新回到校园求学,村关工委依旧时刻关心着他,每逢春节、儿童节等节日都会有“五老”人员上门看望,为他送去学习用品,鼓励他克服困难,好好学习。
扶贫济困、捐资助学、走访关怀……在英东村留守儿童的家里,经常可以见到洪启文的身影,他积极奔走,为留守儿童牵线搭桥,动员乡贤“一帮一,结对子”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经常组织村“五老”人员到孩子们家里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身心健康情况和微心愿。他用手机记录这些孩子们的日常生活,“随着关爱活动的深入,我们明显从孩子们的照片中,感受到他们笑容多了,自信开朗了。这就是关工委工作的意义和收获。”
十几年来,洪启文还坚持协助镇老年人协会、关工委、退教协会办影展、书画展,写报道、办小报、出书刊,在每次活动中,他身兼数职,既是策划员、组织者、协调员,还是记录现场的“报道员”和“摄影师”……如今,已经77岁的他,仍通过他的文字和照片,将英都镇关工委的宣传工作办得有声有色,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据海丝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