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都乡讯消息】2月9日,正月初九“天公生”,南安英都万人空巷,延续了500多年的民俗活动“拔拔灯”如约而至。25条“灯龙”,数公里长的游灯队伍,英都人载歌载舞,祈福新年安康。
当晚,25个灯阵和拍胸舞、大鼓吹、车鼓舞、花鼓唱、舞龙舞狮等游街队伍走街串巷,热闹非凡。“灯绳上约50厘米挂一盏灯,灯阵的长短视该房族人丁多少而定。灯阵长,挂的灯笼就多,显示该房族人丁兴旺。每个灯阵的‘灯首’肩负麻绳,上身前倾,状似拉纤,后面的人依次跟上,是为拔灯。”“拔拔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廖榕光介绍,“灯首”是一种荣耀,竞选‘灯首’的一般是村里的新婚男子。
据悉,南安英都拔拔灯已经有500多年历史,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全国九大灯会之一。在英都,每年最热闹的节日就是农历正月初九。很多除夕无法回家的人,会在这一天赶回来参与游灯盛会。“正月初九是‘天公生’,古人敬畏天、敬畏自然,每年正月初九敬天祈求风调雨顺,添丁进财。” 廖榕光介绍,拔拔灯是由古人在冬闲时自娱自乐演变而来的,后来镇上的陈姓船夫改观灯为游灯,将静态变为动态,又在游灯中融入船夫拉纤的动作。(来源:泉州通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