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期,2021.11.28 —12.4)
● 英都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闭幕
11月30日,英都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闭幕。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人大和政府领导班子:黄剑利同志当选为英都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赵圳逸、柯清源、洪小娟、洪再双、洪冰练、洪志猛、洪贵忠、洪振添同志当选为英都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黄宗权同志当选为英都镇人民政府镇长;陈金户、陈景升、洪恒义同志当选为英都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黄宗权作政府工作报告,黄剑利作英都镇人大主席团工作报告。会议通过了《英都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英都镇人大主席团工作报告》和《关于英都镇202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各代表团召开代表团会议,认真审议政府、财政预算和人大主席团三个报告,酝酿关于这三个报告的决议草案,并提出关于规划建设、道路交通、环境卫生、水利等建议8件。
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人大和政府领导班子,新当选的人大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向宪法宣誓。(据魅力英都)
● 永载史册 告慰先烈 《碧血山川》由国家正规出版社出版
近日,一部革命老区南安英都的红色记忆文集——《碧血山川》由国家级正规出版社的著名出版机构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已上架发行。这标志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老区革命斗争历史正式载入史册,告慰先烈。全书共分“昔日烽火记忆”“革命先辈遗文”“英都五老芳名”“南安党史文献”4章。共10万字。(英都乡讯,廖烨高报道)
● 你捐90万修路,我捐100万建漫道!为英都这两名乡贤点赞
护花路是大新小学通往新枫自然村的村道。不为人知的是,这条路背后,还藏着一件暖心事。今年5月,外出天津创业多年的乡贤洪振灿回英都镇大新村办事,当他看到孩子们上下学不便时的情景,便出资90万元,将全长200米的护花路从原来的3米拓宽至9米,并砌筑了路基和新建桥涵,于近期投入使用。
在护花路附近,沿溪的休闲漫道也建设得如火如荼,这个总投资约280万元的项目,乡贤洪自固捐资100万元。
这两位乡贤只是大新村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缩影。近年来,大新村在外乡贤情系桑梓,不忘家乡发展,累计捐资近千万元,助力家乡美丽和谐乡村建设。(据海丝商报)
● 英都镇召开安全生产暨疫情防控工作会议
11月28日,英都镇召开关于安全生产暨疫情防控工作会议。镇党委书记陈金颖对人大选举、项目建设、乡村振兴、“两违”等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强调。镇党委宣传委员、秘书黄小燕传达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并就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行部署;镇党委副书记洪超念通报了今年我镇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并就下一阶段安全生产工作进行部署;英都镇人大主席黄剑利通报疫苗接种情况,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人大换届选举工作;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宗权传达了各级安全生产会议精神和领导指示要求,并就当前几项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据魅力英都)
● 英都镇:打造“水清岸美” 河岸线“脱胎换骨”
连日来,英都镇镇村两级严格落实河长制,制定河长制实施方案,加大对英溪流域进行河道整治的力度,对道路沿线杂草,河中水草,河面水葫芦、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清理。本次治理民山、霞溪河段,共长5公里。
此外,英都镇还开展河流例行巡查,在河道两岸沿线广泛开展打击整治非法捕捞宣传,严厉打击电鱼、炸鱼、毒鱼、网鱼等违法行为,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河流治理,英溪河道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河道及两岸景观明显提升,整洁干净,水清岸绿,附近居民的幸福指数也得到了提升。(据魅力英都)
● 喜讯!市运会英都首战捷报!
11月27日,南安市第十一届运动会火热开赛,游泳比赛在石井镇爱水游泳馆率先举行,英都镇代表队首战告捷,获得铜牌一枚,实现历届市运会游泳比赛英都代表队奖牌零的突破。(据魅力英都)
● 英都镇主要领导带队调研辖区内企业
12月3日,英都镇党委书记陈金颖带队前往天虹阀门科技(泉州)有限公司、泉州大高阀门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实地走访调研。陈金颖一行深入生产车间,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产品研发、市场销售、发展规划和员工生活配套服务等情况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详细询问企业在项目建设中的经验做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据魅力英都)
● 英都镇开展消防安全工作大检查
11月27日、28日,英都镇连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英都镇主要领导带队深入饭店、企业、在建工地等重点场所进行现场督导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有关安全问题,责令其限期进行整改,切实消除风险隐患。(据魅力英都)
● 英都镇:修缮破损路面 倾心为民办实事
今年来,英都镇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全面排查整治工作,积极筹措项目资金,对辖区内破损道路进行修缮,优化群众交通出行环境,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助力“平安英都”建设。
县道328是英都镇区通往东田镇、英都镇紫山村、杏塘村、坂头村的一条主要交通干道,由于龙江路段塌方导致破损严重,长100多米,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影响群众出行。我镇联合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实地验查,结合周边道路环境,有针对性地提出修缮方案。
据悉,该路段从2021年11月初开始施工建设,主要包括新建盖板涵、砌筑混凝土挡土墙,路面水泥铺设、安装波形梁钢护栏等,投资金额约180万元,计划于2021年12月20日完工。(据镇道安办)
● 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农民田间学校名单公示,英都两个上榜名单
11月26日,南安市农业农村局发布《关于确定2021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补助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农民田间学校名单的公示》。其中,泉州鲤城泉珍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英都镇良山村)拟确认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南安市向前家庭农场(英都镇仕林村)拟确认为“农民田间学校”。(据南安市人民政府)
● 英都镇扎实推进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建设
倾情服务、马上就办”新风正气福建“名片”活动开展以来,英都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紧密结合“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坚持“服务下沉、质量上提”原则,将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做深做实,架起政府与百姓沟通的“连心桥”,多措并举抓好服务群众工作。
投资30多万建设标准规范120m2的便民服务中心,大厅面积比原来增加了95m2,在场地上给予了有力的保障,同时增设了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的电脑、休息椅、填单桌、复印机、打印机、饮水机、自助机等服务设施,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良的办事等候环境。
深化“互联网+便民服务”,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设置卫健、民政、劳动保障、退役军人、综合窗口(国土、村镇站、农业、林业、司法、残联)及备用等6个窗口,推行“一条龙服务”。
严把入驻人员,把业务强、素质高的干部纳入到服务中心的队伍中,并发挥“传、帮、带”作用,提升“一窗通办”整体业务能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及业务知识学习,每周开展1次学习会,树牢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打牢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基础,推动形成提高业务能力的自觉性。
采取“辖区办公”与“流动办公”相结合的方式,即业务人员在固定场所办公的同时,抽出时间进村入户流动办理部分村民不方便到镇上而又急需办理的事项,避免群众找人难、难找人和办结时间过长、过慢的现象出现,力争实现群众“最多跑一趟”。(据镇便民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