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期,2021.10.24 —10.30)
● 南安市主要领导带队到英都镇调研指导
10月26日,南安市人民政府市长张桂森、南安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候选人王端峰带领政府办、发改局、资源局、交通局、能源工贸集团主要负责人一同到英都调研指导。他们首先来到中国(南安)高端阀门智造产业园,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等形式,详细了解高端阀门智造产业园进度,并讨论园区与安溪接壤英安公路的道路初步线型方案。随后一行人来到霞溪党建公园,张桂森听取负责人就党建公园设计情况、项目进展的介绍,实地察看施工现场。(据魅力英都)
● 英侨机械“疏水器无线智能监控系统”上榜省级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名单
福建省工信厅公布2021年省级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其中英侨机械的“疏水器无线智能监控系统”上榜名单。(据海丝商报)
● 仕林村:心系群众办实事
“感谢党和政府!不仅帮我们翻建房子,还修路方便我们出行!”近日,英都镇仕林村村民许造激动地说。
许造上有老下有小,全靠自己打零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村干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为彻底解决许造住房问题,2018年9月份向上级政府申请5万元为其翻建新房。
今年7月份,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再次来到许造家,得知许造出行条件不便后,立刻向上级申请补助,8月份开始动工修建一条宽3米,长60米的水泥道路连接村里的主干道。
道路硬化后,让许造一家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的出行情况,不但改善了困难群众的生活环境,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同时,也美化了仕林村的村容村貌。
据悉,目前许造已经找到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他儿子也已经上班工作,一家人现在也已经摆脱了贫困,过上了满意的生活。(据仕林村委会)
● 紫山村:一条村路解了“民愁”,暖了“民心”
“上个世纪80年代啊,我们整个村一条公路都没有,大家为了出行方便,只能用锄头,铁锹,木犁开出紫杏路这第一条公路,这条路啊,承载着大家的梦想,所以后来大家又几次扩建这条路。虽然路是宽了不少,但是还是泥土路,遇到雨天车辆碾压形成了泥浆路,造成了群众出行不便,也容易造成交通隐患。”说起紫山村这条公路,紫山村村民黄大爷激动道。
多年来,紫杏路道路改造是全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渴望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为解决这一难题,方便群众出行,2021年以来,镇村两级积极沟通协上级,多方筹措项目资金,对紫杏路(紫山村至上杏塘水库自然角落)进行硬化。此次硬化道路硬化宽4米,长2100米,共投入资金85万元,9月份已全线通车。(据紫山村委会)
● 石山村:石龙展新姿 百姓笑开颜
连日来,不少群众茶余饭后走上石龙溪沿岸步道,或休闲散步、或驻足观景,石龙溪畔,一改往日的杂草横生和人迹罕至,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幅人与自然、景与生态的和谐图景。据悉,这正得益于2020年以来英都镇石山村全面开展的石龙溪河道整治工程,该项目通过水系整治、生态修复、优化岸线等措施,构筑惠泽群众的风景线,切实提升了村民生活品质。
石龙溪位于英都镇,是英都母亲河英溪的主要支流,石山段总长5公里,2020年以来,镇村两级大力推动石龙溪整治项目,坚持“水岸同治”的理念,全面进行河道清淤、排水口预处理、污染源清除,累计清淤疏浚段长1000多米,新建防洪堤段河长3625米,新建河道护岸河长近1000米。经过治理,石龙溪河道脏乱差情况不复存在,村民们真真实实感受到了石龙溪的变化,前来散步的群众满意地说道:“河水变清了、两岸变绿了,石龙溪真的变美了”。(据石山村委会)
● 杏塘村:心系群众脚下路 修缮路面解民忧
杏塘村田下到杏塘村村部的路段是连接各村的一段主路,总长2千米,部分路段坑洼不平,造成交通不畅,群众不便,2021年10月份以来,杏塘村干部积极向上争取和发动筹款,对破损路面进行修复,累计投入约95000元,仅用半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路面修复。
村民们表示:“这条路是我们出行的必经之路,长时间的磨损导致坑洼不平,现在路修好了,大伙儿心里可高兴了!”整修后的道路不仅改善了乡村环境面貌,更保障了群众的出行安全,也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到实处。(据杏塘村委会)
● 蔡金贞当选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近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蔡金贞教授当选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蔡金贞,杏塘村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留美归国学者,天津市“131”第一层次人才,闽江学者特聘教授,青岛大学医学部器官捐献与移植研究院院长,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和肝脏病中心主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院长助理,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据青岛儿童移植)
● 良山村:稻田染秋色
金秋时节,英都镇良山村的千亩连片水稻已经成熟,即将进入全面收割期。整田的稻穗上缀满了沉甸甸的稻谷,稻谷色泽金黄、颗粒饱满,微风吹来,稻田里金黄的稻穗微微地摇曳着,发出沙沙的响声,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稻谷的清香。(据海丝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