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都乡讯消息】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过去五年,在泉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泉州市着力破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加快构建人民满意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步伐,医疗服务质量和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记者从泉州市卫健委了解到,截至2020年底,我市共有公立医疗卫生服务机构2067家,其中综合医院、中医类医院、专科医院等医院3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942家,疾控机构、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院、急救中心、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81家,医学检验检测等其他卫生机构7家。全市共有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3.88万张,比2015年底增加1.22万张。
在不断扩充公立医疗资源的基础上,过去五年,泉州市还积极落实社会办医优惠政策,投入社会办医专项资金924万元,持续加大鼓励社会办医力度。目前,全市共有各类社会办医疗机构1605家(不含村卫生室),床位数9188张,约占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床位数的20%。全市目前拥有医疗机构(含社会办医)床位数4.8万张,比2015年新增1.7万张,每千人均床位数由3.7张增加为5.5张。
医疗资源分布上,依托泉州市第一医院建立的泉州市第一医院医疗集团步入运营轨道,石狮、永春、德化等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全覆盖,安溪、晋江、泉港等探索多元化医联体建设,推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已基本实现医疗服务机构30分钟生活圈要求。截至2020年底,我市共有基层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门诊部、医务室或护理站)共4992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施设备“双达标”163家,“双达标”率达98.8% 。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五年来,我市结合实施世行贷款医改促进项目,推行“金字塔”人才工程,促进卫技人才扩量提质,截至2020年底,全市卫生技术人员达50059人,比2015年增加12032人,新增博士、硕士790人,新增高级职称2278人。截至2020年底,全市卫生技术人员达50059人,比2015年增加12032人,新增博士、硕士790人,新增高级职称2278人。
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也进一步加强。目前,全市建成164个中医馆、3个和18个国家级和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1个省级中医特色专科。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发展工作进一步推进,鼓励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建成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5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6个,省级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4个。
丰泽区北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阮伏龙——当好群众的健康“守门人”
“这五年我们变化最大的就是中心面积大了,医务人员多了,开设的诊室多了,医疗服务能力更强了。”回顾五年来中心的发展,阮伏龙深有体会。
作为丰泽区最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守护着辖区8万多群众的生命健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最基层的医疗机构,是群众生命健康的第一道防线。”阮伏龙说,“因此,过去这五年,市、区两级政府都十分重视我们中心的建设,在资金、用房面积、人才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扶持。”阮伏龙告诉记者,过去五年,中心不仅医务用房面积从原来的2400多平方米增加到6600多平方米,床位数从19张增加到99张,医务工作人员也从原来的60多人增加到了150多人,不论是硬件上还是软件上,中心的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基层的服务能力强了,到社区服务中心就医的百姓也多了。阮伏龙告诉记者,中心年门急诊人数从2016年的12万多人增长到2020年的17万多人,住院人数也从2016年的70多人增加到2020年的680多人。“中心在去年已经完成了标准化建设,今年,区委区政府拟投资1.04个亿在原地翻建我们的医务用房,预计2022年能建成,届时将开放200个床位,就能服务更多的辖区百姓了。”阮伏龙说。(据泉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