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都乡讯消息】“以脚步丈量支教之路,以初心感悟英才之情。”2021年7月12日至7月13日,安徽师范大学教科院“全心全益”赴福建省南安市“情系英才”爱心支教社会实践团队成功抵达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青少年活动中心,并与英都镇关工委召开座谈会,至此,这些来自安徽师范大学的福建学子们正式开辟了回乡支教的道路。
传承英都精神,共育“刺桐之花”
“用心用情做好,从细节管好用好。”英都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洪本训老先生将这句平实的话语定为英都镇关工委应该坚守的信条。据了解,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龙江村青少年活动中心已连续六年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当地关工委已将其打造为龙江村社会教育活动中心的品牌项目,由村里的“五老”牵头,大学生志愿者为主体,免费为八至十四岁的留守儿童和外来物供子女提供免费的公益夏令营,以提高当地儿童的综合素质。
“你们对我们来说也跟孩子一样,希望你们回去的时候能有所收获,不虚此行。”洪本训对实践团队说。面对队员,这位本就精神矍铄的老人眼中的光芒更闪亮了,他将自己坚守了六年的独属于英都镇关工委的深情与希望托付给了远道而来的青年人们,将英都镇的小小“刺桐花”们寄托给了他们。
▲图为洪本训在见面座谈会上发言时。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郑文露 摄
“老师,我好喜欢你们呀”
“我特别喜欢这里的老师,他们都对我特别好。”在教室门口,9岁的洪荣彬笑呵呵地说。自7月16日的开营仪式起,实践团队的支教生活步入了正轨。“情系英才”爱心支教团队的队员们结合专业所学,为当地的儿童开办了书法、演讲与口才、绘画、写作等课程,在前期完善教学计划,完成教案书写,多次开展准备会议共同结合实地环境探讨上课方法等,为支教活动的开展做足了准备。
每当上课铃响起,龙江村青少年活动中心就停止了嬉闹,老师们的教导声与孩子们一字一句跟读的朗朗童声在回荡着。走进绘画班,孩子们排成一队,手上拿着画笔,争先恐后地向前伸着头看黑板。据负责老师吕青梓介绍,这是绘画班的创意接力画活动,在教完“点、线、面”等绘画基础后,让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拿上画笔走上讲台,共同创作一幅完整的“接力画”。“我可以在这里画一朵花吗?”“老师,大树要怎么画呀?”教室里总是充斥着小朋友们叽叽喳喳的提问声,他们总是摇晃着老师的手臂,将手中的笔递给老师。他们满腹的好奇与奇妙的想象化作画笔流出的色彩,映照在了黑板上,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支教团队的每一个老师都绞尽脑汁,用着最妙趣横生的上课方式,想要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天性,激发他们对上课的兴趣,学会在学习中找寻乐趣。“老师的课一点儿也不枯燥。”来自书法班的洪雅琳小姑娘这句话,在队员们心中是对他们最大的肯定。
▲图为演讲与口才班上课时。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郑文露 供图
以深爱为名,以耐心呵护
“累并快乐着!”在这样一个偏远的小镇支教,显然条件是较为艰苦的。支教团队的队员们不仅要负责教学活动的实施,照顾当地的学生;还要自行解决食宿问题,确保全队的后勤工作。在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下,队员们依旧保持着初遇时的热情。对于生活,他们有条不紊,定时清理住宿地点,每日安排做饭人员;对于工作,他们尽心尽责,拿出自己最大的耐心来教导呵护孩子们。“当你真正接触到这些小朋友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每个人的个性都不一样,确实是要因材施教;用心对待每个孩子,他们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回报你。”队长洪思彤说道。他们每日都要开展总结会议,书写教育札记,记录一天的教学内容,对第二天进行备课与计划。团队里的每一个人在用自己的心来呵护孩子们,他们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够有所收获。(来源:中国青年网)
▲图为夏令营学员与支教老师打招呼。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郑文露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