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百年初心,历久弥新
学党史、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
穿越红色岁月,重温峥嵘历程
童心向党,献礼建党百年!
#2021#
在这骄阳似火、热浪翻滚的7月里
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100周年的生日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为解决我镇外来工和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暑期无人照顾的问题,助力外来工子女及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7月16日上午由
英都镇党委、政府
南安市总工会
主办
泉州市关工委、南安市关工委 南安市民政局 南安市卫健局
南安团市委 南安市妇联 南安市科协 泉州市科技馆 龙江村两委
协办
英都镇关工委、镇工会、镇民政办 镇卫健办 镇团委 镇妇联
英都福田公益团队 英都中学 英都中心小学 英都镇社区文化学校
承办
英都福田公益团队
赞助
“喜迎建党百年 争做时代新人”夏令营正式开营啦!
生命中有很多邀约不容错过,就如同这个美好的时刻!出席今天开营仪式的领导嘉宾有:
泉州市委原常委、宣传部长、泉州市关工委宋长青主任
泉州市政协原副主席、泉州市关工委傅福荣常务副主任
南安市政府党组成员邱雪亮
泉州师院原党委副书记、泉州市关工委赖新民顾问
泉州师院原纪委书记、泉州市关工委邱银富常务副主任
中共英都镇党委陈金颖书记、南安市关工委王家镇主任
泉州市关工委张镇国副主任、泉州市关工委陈永宝副主任
泉州市关工委副秘书长黄慧琼、陈秋萍、
南安市民政局戴爱社局长 南安团市委吴凯熙书记
南安市妇联黄柳霖主席、南安市总工会黄文赐副主席
南安市关工委黄汉忠专职副主任等相关单位领导。英都福田公益团队陈玉栋顾问、英都福田公益团队洪万腾会长,以及英都镇其他党政领导、各行各业代表、英都福田公益团队、英都志愿者协会等部门。开营仪式由英都镇党委洪超念副书记主持。
中共英都镇党委陈金颖书记致词,陈书记在致词中说到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未来和希望。关心每一位少年儿童,特别是外来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英都镇高度重视关爱外来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工作,2015年我镇在市关工委、团市委的大力支持下,开办了老少同乐夏令营,至今已是第七年。在这七年中,夏令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下,办出了影响,办出了特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陈书记希望各位领导、社会各界继续关心支持英都镇外来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推动英都夏令营活动一年比一年好;希望广大志愿者克服高温酷暑和简陋的生活条件,发挥聪明才智,帮助小朋友们增长见识、锻炼能力,收获一个有汗水、有快乐、有激情的假期生活;希望小朋友们好好学习,以夏令营为家,增强社会实践能力,从小培养坚强自立的良好品质和合作互助的团队意识,努力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捐赠仪式
英都福田服务团队向2021年夏令营赠送人民币叁万元、书包370个、太阳帽500顶、T恤500件、水杯420个、王老吉50件及各种粮油食品。
龙江村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洪斌红副主任接受英都福田公益团队洪万腾会长赠送。
授旗仪式
泉州市关工委宋长青主任为夏令营活动开营式授旗,夏令营活动中心洪本训主任接受授旗。
南安市政府党组成员邱雪亮为大学生志愿者授旗,大学生志愿者代表洪思彤同学接受授旗。
文艺巡演
百年征程 波澜壮阔
1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激发广大五老和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教育引导青少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让红色基因代们代相传,泉州市关工委、泉州市歌舞剧团联合开展“致敬百年 爱心向党”文艺巡演活动。
建党100周年
值此泉州市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暑期实践活动启动之时,得到了各级部门、各位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颂建党百年,育时代新人,大手牵小手,共筑中国梦!“致敬百年 爱心向党”泉州市关心下一代文艺志愿者巡演活动。
英都福田公益团队
英都福田公益团队创建于2007年11月。是一个纯民间爱心公益团体。以“小善大爱、日行一善为宗旨。”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义工精神,发挥社会各界资源与力量,带领身边的人一起来做善事。在英都及周边地区开展助老、爱苗、助残、助学等各种形式的爱心公益活动群体。 坚持每月入户走访资助贫困学生,开展一对一助学活动,两年来,英都福田公益团队投入了二十多万元用于资助28位贫困生(小学生每月200元,初中生每月300元、高中生每月400元,大学生每月500元),为数名贫困”黑户学生解决了多年”黑户"难题。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战“疫”中,为中小学、道路防疫管控人员送去消毒液,红外线额温枪等防控物资。开展高考直通车活动,为参加高考的学子提供便利,提供直通车服务活动。开展金秋助学奖励优秀学子表彰活动。开展慰问走访困难党员及退伍老兵。近百名义工参与了一百多场公益活动。
关于“英都夏令营”
英都镇龙江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从7月16日至8月16日,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关爱留守儿童 情暖外来工子女”公益夏令营,开设绘画、电脑与英语、南音、象棋、书法、演讲与口才、写作、科技制作等8个兴趣班,招收外来工子女、留守儿童及周边的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