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榕光
2010年金秋的一天,离休老同志洪宣溪,在他的侄子陪同下,抱病从安溪县来到我家。其时洪宣溪已经80多岁,且患有多种老年疾病,行动不方便。他的到来令我大吃一惊,我说,您有什么吩咐,只须打个电话我直接就到你家了,何劳大驾亲到舍下。洪宣溪用颤巍巍的双手紧紧握住我的手说,此行非为别事,只是有一事相托。以前对英都革命老区宣传甚少,现在老同志一个个走了。你在编辑“英都乡讯”,之前对老革命的事迹时有报道,希望你把这个任务担当起来,收集、整理英都地区在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斗争史和故事,上以报答已经牺牲的烈士在天之灵,下则昭示后辈,让后来人知道,在英都这方红色土地上,曾经有这么一群优秀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争取劳苦人民的解放而舍生忘死地英勇战斗。
面对这位老同志的重托,我敢不遵命?只因为当时的一句承诺,多年来我一直用心调查探寻,勾沉历史,未敢懈怠。
事实上,早在1999年建设英都革命烈士纪念碑时,我担任筹建组秘书,在起草碑记时,我就被英都革命先烈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尤其是在东田为捍卫新生的革命政权而壮烈牺牲的23位烈士英雄群体,其中有16位是原英都游击中队的战士,他们的事迹深深地震撼了我。对先烈事迹的景仰,是鼓励我不懈探究英都地下革命斗争史的精神动力。
由于当事人渐渐老去,我只好进行田野调查,深入发掘历史。许许多多的老同志的亲人、后裔,他们对我的工作给予肯定,并大力支持,提供许多有价值的线索,有了这些线索,我再参阅老革命留下来的珍贵文献,从史料中得到佐证后才进行确认。《革命老区南安英都的红色记忆》一文,是经历了四、五年时间,不断修改、补充后定稿。福州籍的潘祖畴在英都参加游击队,后来在保卫新生革命政权的战斗中壮烈牺牲,老同志们口口相传,说是莆田人,对其身世家庭则一无所知。经我多方寻访,潘祖畴的亲属专程到访英都,揭开了烈士的籍贯身世之谜。还提供了潘祖畴生前唯一的照片。除此以外,坂头村洋山外老地下党员陈金山、西峰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洪恭扁,他们的照片都是在多年寻访中获得的,在本书首次披露,十分珍贵。我深深感谢广大父老乡亲的大力支持。
多年来的采访活动,也是我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程。洪博厚变卖田地充作游击队购买军火之用,洪润泽为参加革命不但大厝被匪兵付之一炬,甚至父亲、弟弟都受连累被匪兵抓去关押。西峰英格的洪炉炎听说哥哥要参加武工队,挺身而出去报名。他说,革命是会有牺牲的,哥哥有妻子儿女,还要顾家。我单身匹马无牵无挂。洪炉炎在武工队参加过解放翔云、解放英都及反围剿的战斗,表现勇敢,解放后受编为晋江军分区南安武装常备队,后来在保卫东田区的战斗中壮烈牺牲。革命先烈为信仰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
本书共收录我采写的红色记忆文章16篇,有的是首次发表,有的曾在“今日头条”“英都乡讯”等新媒体上推出。恐难免有疏漏或错误,敬希领导和同志们指正。
南安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周荣林同志拨忙为本书撰写序并为封面题签;英都镇党委书记陈金颖同志为本书的编辑出版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南安市英都商会大力支持本书出版,承担了出版印刷费用。在此一并致以崇高的敬礼。
请允许我以一位光荣在党63年的共产党员身份,把此书敬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是为跋。
廖榕光
2021.6.26
烈士潘祖畴的亲属(右)获赠《碧血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