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荣林
英都镇是省定革命老区镇,是解放战争时期安南同边区斗争的前哨,英都人民在解放战争时期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演绎了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为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在解放战争和保卫新生红色政权的革命斗争中,总共有21位优秀儿女光荣牺牲。革命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英都镇党委重视组织编纂革命斗争文集,让先辈的革命精神永载史册,垂示后人,是件大事喜事。
(周荣林审看书稿)
据介绍,该文集系南安知名地方史、民俗“专家”廖榕光同志20余年辛勤调查,勾沉历史,倾注心血写成的。廖榕光说,他20余年不懈从事英都革命老区历史的研究,源于他对革命先烈的景仰,源于他对革命老前辈的一句庄重承诺。2010年金秋,年逾八十的离休老干部洪宣溪,在其侄子陪同下抱病从安溪来访,用颤巍巍的双手紧握榕光的手,说道,英都老区的革命斗争光荣历史,以前宣传甚少。现在老同志一个个走了,我也已登耄耋,记录宣传英都老区光辉岁月的事,你应该承担起来,时不待人,再不抢救,损失将是无可挽回的。面对这位曾经为革命出生入死的老前辈如此重托,榕光郑重答应。从此,他不懈奔走基层,调查搜集。这本集子的16篇原创文章,就是他努力的成果之一。
我纵览集中各篇,感受到作者对革命先烈的深情景仰和深情怀念,一股浓烈的浩然正气贯穿全书。无论是在高闾格遭遇战英勇就义的洪珊瑚,还是洪金斗等16位壮士面对凶恶的匪徒视死如归,无不彰显着革命党人为初心奋斗的伟大情怀。《功昭日月名照汗青》一篇,作者20年持之以恒不懈努力深入调查、搜集在英都战斗牺牲的烈士以及英都籍在各大战役牺牲烈士的生平事迹,形成了一部烈士群英谱,弥补了以往文献之不足。作者不但坚持深入调查,还多次发文,寻访潘祖畴烈士的籍贯身世,终于弄清福州农民潘祖畴来英都参加革命在东田牺牲的来龙去脉,纠正了一直被视为“莆田人”的传说错误。对英都在地下革命斗争时期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西峰支部的历史勾沉,作者参阅了许多文献,调查尚健在的老前辈,终于较完整地展现一段珍贵史实。作者还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洪恭扁遗属进行专访,让我们感受到一位有血有肉丰满高大的英烈形象。
本书还收录了革命先辈洪润泽、洪宣溪、洪文篆、洪应钦的革命回忆录。由他们撰写或口述的回忆录,是先辈们留下来的革命斗争实录,弥足珍贵。
我认为,在全党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以记述英都革命老区革命光辉岁月的文集《碧血山川》出版,是一件很好的事。党的百年奋斗成长历程,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写成的。英都革命老区革命斗争史,是我党气势磅礴革命史诗中的一页。它的出版,记录英都光荣历史,永传示后,值得祝贺。是为序。
【周荣林,政协南安市委员会原副主席,南安市老区建设促进会长,主编《中共南安地下革命斗争简史》(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