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都乡讯消息】英都镇龙江村,是洪斌红的老家。在这里,谈起他,熟知的人总能有几句夸赞:“对村里的公益事业很热心”“做事很有热情”“经常能帮忙解决问题”……如此口碑,源于他10多年来热心公益事业、倾情关心下一代的积累。
今年68岁的洪斌红是英都镇龙江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曾走南闯北打拼的他在事业有成后回到龙江村,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乡。
在外打拼数十年 回乡反哺家乡服务老少
洪斌红年少时因家境贫寒,10多岁就不得已辍学,孤身外出打拼。
“起初,跟随一名铁匠师傅,到省外走街串巷干起铁匠活。”洪斌红回忆,而后又到全国各地推销水龙头和阀门。
上世纪90年代,洪斌红手上有了点积蓄后,便在湖南开店做起了阀门生意。直到2005年,他又将生意转到贵州,并在这里成就了一番事业。
事业有成后的他,总挂念着家乡。“在外面漂泊几十年,经常想着回家,后来索性就满足自己的心愿。”2009年,洪斌红在孩子已能独当一面后,便将生意交给孩子,带着“为家乡和家乡的老人孩子做点什么”的想法,独自返回龙江村。
回乡后,洪斌红很快将想法付诸实践,同年的重阳节、中秋节到来之际,他宴请了村中200多名60岁以上的老人。此后,便年复一年地投身家乡公益事业。
“通过宴请关爱老人的方式十分有限。”为此,洪斌红萌生了成立龙江村基金会的想法,希望通过基金会的力量,进一步扩大敬老、爱老、关爱下一代的范围,切实为村民做些实事。在2011年年初的乡贤座谈会上,乡贤们开始正式为基金会捐款。
“目前,基金会有资金200多万元。”洪斌红介绍,多年来,基金会以“存本取息”的方式,多次在村里项目建设、敬老爱老、青少年教育等方面投入善款,助力乡村发展。
此外,在英都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洪本训的带动下,洪斌红加入了关工委队伍,自2013年起,担任龙江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开设暑期夏令营 累计招收1500名孩子
对于洪斌红而言,担任龙江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参与筹建龙江村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
千头万绪的筹备工作,激发了洪斌红的工作激情,他如同年轻打拼时一般,和关工委老同志一起全身心投入,改建闲置的龙江小学校园,将其建设为拥有“三场、一廊、一园、十五室”的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
走进龙江村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农家博物室让人印象尤为深刻——古老的织布机静静地“立”在墙边,石磨、犁、斗笠、蓑衣、瓮子等用具井井有条地陈列在展架上。
“这里共有200多件生产、生活用具,均来自英都镇各个村村民的捐赠。”为了收集这些器具,在2013年至2014年一年多时间里,洪斌红自驾私家车,走遍了英都镇所有村庄,近至石山村、大新村、坪山村,远到紫山村、坂头村、仕林村,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11月,龙江青少年活动中心被评为南安市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示范点。
此外,为服务全镇留守儿童、外来工子女,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自2015年起便开设了暑期夏令营。为了满足学生们的兴趣和需求,在制定课程之前,洪斌红和几位关工委老同志几乎走遍了英都镇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考查并记录孩子们选择的兴趣班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开设课程。目前,夏令营累计招收约1500名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
“每年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的夏令营期间,是最忙的。”谈起夏令营,洪斌红说,虽然忙碌,却乐在其中。
作为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的“老管家”之一,洪斌红时刻牵挂着这里的大小事务。“即便没有开展夏令营的时候,我每天都会过来走走,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在洪斌红陪同记者参观科学活动室时,他看到教室内的一块展板有些松动,随即拿来工具进行加固处理。“有些小问题能处理的,就自己动手解决了。”洪斌红说。
“热心,热情,敢说,敢做,能吃苦,愿奉献。”这是洪本训对洪斌红的评价。如今,已年近古稀的洪斌红仍旧怀有满腔热情,把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当作自己的另一个“家”,投身在公益事业、关爱下一代的工作中,用美好的夕阳托起灿烂的朝阳。(据海丝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