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榕光工作室
至2021年3月8日,英都乡讯微信公众号的微视频“榕光微讲坛”已经整整推出100期了。南安市《海丝商报》、南安电视台最近相继推出新闻报道,介绍榕光微讲坛播出100期的过程及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寄托了广大网友对微讲坛继续办好及进一步提高的期望。南安电视台还为此制作了《微讲坛,说“火”传统文化》的专题片,较详细地介绍这一借新兴媒体传播传统文化的公益平台。
英都乡讯的主编廖榕光,研究了一辈子地方民俗、地方历史,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他研究的成果拿出来和大家交流,进行公益性传播,在交流和传播过程中进一步完善提高,为后人留下一笔传统文化的精神财富。
基于这种思想,他在1999年从镇企业服务站退休出来以后,很乐意地接受镇党委的建议组建工作室,创办乡情小报《英都乡讯》,这份小报在报道英都各项事业发展的同时,每期留出四分之一的版面介绍英都的地方史和闽南民俗文化。这也使得这份小报因更具地方特色而受到广泛欢迎,粉丝群不断壮大。2010年又正式开通“英都乡讯网”,在线上推出《英都乡讯》报电子版。在新兴媒体层出不穷的年代,榕光工作室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于2013年10月14日开通“英都乡讯”微信公众号,进一步扩大了传播范围,从此受众一路猛增。
在此基础上,榕光工作室决定在公众号上推出一个以研究民俗和地方史的短视频专题栏目:“榕光微讲坛”,由廖榕光担纲主讲。
廖榕光介绍说,“讲坛”和目前一些电视台开设的“讲古”类栏目不同,闽南语“讲古”带有讲传说故事的意思,榕光微讲坛主要是讲民俗,讲历史,虽然其中也有故事,但决不讲虚无缥缈的仙传说和虚构情节的种种传奇,以达到传承优秀的地方历史文化的目的。“微”表示微小,短小精悍,为了确保讲坛的大众化和广泛性,设定每讲10分钟左右,最短的8分钟,最长的在13分钟左右。
2017年12月8日正式推出第一讲,每10日一讲,逢8、18、28日推出,其中在2020年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暂停一段,至2021年3月8日,已经整整推出100讲。这一百讲内容众多,涉及民俗掌故、地方名胜、历史沿革、历史名人、往事勾沉等内容,还配合时政宣传推出一些系列,如家风家训、移风易俗、华侨精神、抗击新冠肺炎等,得到党政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好评。特别是2020年1月31日,在疫情肆虐的严峻时刻,村庄隔离,无法外协录制节目,榕光微讲坛土法上马,用手机录制一期“特别节目”《抗击疫情一定会胜利》,此讲一改平常风格,用通俗的大众化语言,编成闽南语快板式顺口溜,宣传抗疫措施,推出后立即被镇政府用于宣传车广播,并推广给各村有线广播。目前,“榕光微讲坛”已经成为南安一枚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拥有广泛的观众,拥有热情的粉丝。
由于人力、资金、设备等种种原因的限制,这个新兴媒体能够坚持3年多,推出一百讲,是非常不容易的。榕光先生说,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群众的爱戴,许多“铁粉”的勉励,还有热心人士的赞助支持,都是他决心办好这个栏目的动力资源。在庆祝榕光微讲坛播出100集的时刻,应该感谢《海丝商报》、南安广播电视台的宣传鼓励,感谢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广大观众的热情呵护和大力支持!特别应该感谢英都乡贤、南京神童特种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玉栋先生,曾经连续赞助3个月9讲的制作费用,还有天津的博纳斯威阀门公司,英都商会的会员企业,都是曾经给予讲坛资金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社会在不断发展,科技在突飞猛进,新媒体也将会迭出不穷。榕光工作室全体工作人员将会不断学习,努力逐赶潮流,把榕光微讲坛办得更好,为传播传统文化,为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而努力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