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家乡视窗 > 正文

英都影剧院:兴修于20世纪50年代 如今成危楼

2020-11-23 11:23:22   来源:   

【英都乡讯消息】为了留住这份美好的记忆,近日南安市英都镇荣星村村民们多方奔波,自筹资金,开始对这座远近闻名的英都影剧院进行“拯救”式修缮,期待它能够涅槃重生。

5 (1).jpg

▲英都影剧院是木质结构的老式建筑,由于久经风雨又无人管理,已经岌岌可危。

村民筹资重修 盼影剧院“重生”

1958年,几名热心家乡事业的华侨合股投资建设了一座乡镇影剧院,吸引了附近十里八乡的民众前来观影。影院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鼎盛期……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昔日风光无限的影剧院,如今却成了岌岌可危的危楼。

为了留住这份美好的记忆,近日南安市英都镇荣星村村民们多方奔波,自筹资金,开始对这座远近闻名的英都影剧院进行“拯救”式修缮,期待它能够涅槃重生。

源起—— 华侨乡贤投资建造,乡镇影剧院成一

车子七拐八弯,开进一条并不宽敞的街巷,周围民宅密密匝匝,几根七八米高的巨大石灰质柱子跃入眼帘。尽管临街一面搭满了脚手架,但门面上的“英都影剧院”几个大字,依然十分显眼。

5 (2).jpg

影剧院藏着太多回忆

“这里就是当时很火热的电影院,虽然已经过去60多年,但总体建筑仍很壮观。”据当地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英都影剧院的故事要从1958年说起。那时候以洪恭秧为代表的几名英都印尼华侨决定合股投资建设影剧院。外观、门窗等设施做好后,不知什么原因室内却停止装修,整个影剧院的进展就此停滞。

1959年,恰逢教育部来福州举行全国性的经验教育交流会,英都公社作为全国模范公社迎来参观,却没有一个会场能迎接此次会议。为此,久久未能开张的影剧院进入了公社视线。

之后,这座影剧院成了附近几个乡镇有名的娱乐场所,“对于当时电视机都罕见的年代,能看上场电影,绝对是村民心中的一个梦想!”

记忆——看场电影像过节一样 《少林寺》场场爆满

今年42岁的荣星村党支部书记,也是此次重修英都影剧院发起人、牵头者洪荣星,听说有记者来采访,他搭着摩托车风风火火地赶到修缮现场。“重修工作已经启动,具体预算还在统计中。”

“这座影剧院作为危房,原本是要拆的,可就是舍不得。”看着眼前的影剧院,洪荣星感叹道,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曾经的聚集地,竟然成了一处危房,“它已不仅是一座电影院,更承载着英都人的记忆”。

他回忆,20世纪80年代时,他才八九岁,每逢放假,他都要来这里看上一场电影,“能看到一场电影,大家都像过节一样,十分开心”。令他最难忘的便是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主角武功高强、匡扶正义的形象让他热血澎湃,一遍又一遍地观看竟不觉得腻。还会同周围的小伙伴一起,拿着木棍模仿着,憧憬着自己也能惩奸除恶。

“那时候5角钱一张票还是挺贵的,但来看的人很多。”洪荣星指着售票口向记者介绍,那时看电影常常要排很长的队,门口是专门停放自行车的,满满当当停放一排,“一些热门影片加演了好几次,依然场场爆满”。

期待——村民自筹资金修缮,修旧如旧留住回忆

原来的英都影剧院是木质结构的老式建筑。由于久经风雨,加上长时间无人管理,已经岌岌可危。出于安全考虑,这座危楼被纳入拆除名单。可影剧院藏着太多回忆,大家实在不忍让它消失。为此,荣星村提出对影剧院进行修缮,得到了不少群众支持,并于今年10月开始动工。

5 (3).jpg

修缮效果图

“我们打算按影剧院原型进行修缮,保留前面和后方舞台以及两侧。”洪荣星告诉记者,修缮后,英都影剧院将成为荣星村的文化活动中心,中间可以作为停车场,旁边的宿舍区则可以引进小吃摊位。不仅可以盘活闲置资源,保留回忆,还能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带来村财收入。

“现在我们效果图已经做好了,正在做预算,预计要七八十万元。”洪荣星说,修缮计划得到不少乡贤支持,纷纷表示愿意捐资出力,“力争在明年春节前完工,让这处英都人心目中的娱乐圣地,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据泉州网)

英都乡讯.jpg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