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都乡讯消息】远山如黛,近水含烟,飞檐翘角的红砖古厝边,壮年的村民在稻田上辛勤耕作;年老的村民则停下忙碌的脚步,坐在宽敞的老人活动中心石椅上,笑着与乡邻聊天,稚嫩的孙儿在一旁打闹着、追赶着小蝴蝶……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天蓝水碧、健康宜居的生态环境,既是城镇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近年来,英都镇聚焦生态富民,聚力绿色发展,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宜居环境,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让生态环境福民又富民。如今,在英都这块热土上,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镇画卷正在展开。
片区改造,乡村生活更有滋味
“生活环境的变化那可大了,我的生活也变好了。”在英都镇荣星村的英溪河畔,村民洪景超乐呵呵地畅谈生活变化。
与洪景超的笑容相得益彰的,是荣星村越来越好的村容村貌——秋风拂耳,宽敞整洁的村道通村达户,贯穿村庄的英溪水淙淙流淌,时而飞来白鹭在水边休憩,南岸,绿树掩映下的乡村别墅整齐划一;北岸,村庄小高楼和村民自建房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一幅清新宜人的新农村美景尽收眼底。
“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回忆起改造前的荣星村,洪景超频频摇头,村庄毗邻英溪,一旦下大雨便会淹水,经常出现“大水淹到窗口”的情况,老旧的房屋也经不起大风,“来一次台风就得修一次屋子”,这造成了他们生活的一大困扰“一有风雨,就整夜不能入眠”。
▲洪景超搬进新建的楼房
让洪景超倍觉欣喜的是,今后再也不用担惊受怕。2019年年底,他们一家14口人搬进了一栋由荣星村“统规自建”的5层楼房里。
▲旧房子紧密,村民通行不方便
“原来的家只有59平方米,两间房,拥挤不堪,摩托车都开不到家门口。”洪景超是一名土木工人,在村委会的统一规划下,他用自己的手艺,用2年时间盖起了框架结构房屋。如今,一家人安心地住进新房,出门便是8米宽的村道。闲暇时,他会到整治后的英溪河畔散步休闲,过上了期盼中的日子。
洪景超的生活大变样,得益于荣星村坝头后店片区改造项目的推进。2016年,改造项目正式启动,荣星村按照“全面规划、定向发展、基础优先、逐年改造”的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工作思路,坚持路、小高层、成熟一户安置改造一户“三同步走”,打造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美丽新农村。
“项目改造需要征迁房屋171座,安置群众294户,其中158户‘统规自建’房屋安置,136户安置在两栋由村委会建设的小高楼。”荣星村村支部委员洪振轮介绍,目前,第一栋小高楼已竣工,第二栋计划近期动工。
而这只是荣星村改造的一部分。2006年,荣星村还启动河滨新村建设,目前已建设30多栋乡村别墅;2013年,祠堂口片区的改造项目启动,目前已建新房21户……如今,荣星村仍在加大旧村改造步伐,绘就一幅更美丽更宜居的乡村画卷。
环境整治,乡村生活更添色彩
秋风习习,驱车行驶在县道337线英都段,放眼望去,远处山脉绵延、青翠葱茏,近处成片稻田尽收眼底。沿着宽阔的道路走进良山村,一栋栋整洁靓丽的房屋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潺潺英溪水穿村而过。
▲良山村
“以前走进良山村,道路两边不时会看到成排的猪圈、牛棚,或是草垛。”当地村民介绍,一到夏天,臭气熏天,蚊蝇乱飞,草垛里不时有蛇出没,非常危险。现如今走进良山村,猪圈、牛棚早已“变身”各角落的休闲广场、活动中心,村里道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绿树红花相偎。
▲旱厕拆除
“我们村每个自然村都建设有休闲广场或活动中心。”良山村委会主任洪子卿说,近年来,为了美化环境,良山村村干部、党员带头拆除猪圈、露天旱厕、废弃旧房,村民积极响应,原本“脏、乱、差”的地方被平整起来,种花种树。此外,他们还将废弃晒谷场改造成村民休闲娱乐中心,为群众开辟一个又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良山村农田
今年64岁的洪思田从小在良山村长大。新铺了水泥硬化路,翻建了破旧房……早些年的变化,他记得清清楚楚;建好了小广场,种上了花草树木……近几年的变化,他也看在眼里。“现在村里的环境是越来越好了,不仅留住了我们,也吸引了其他地区的人。”洪思田说,宜居的环境才能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因放不下年逾九旬的母亲,洪思田无法外出打工,只能守着家里的几亩田地,辛勤劳作,仅能勉强维持生活。正当他苦于生计时,2018年,来自柳城街道的老陈看中了良山村的好山好水,决定在这里承包农田,种植草莓、圣女果等农产品,发展自由采摘事业。有着丰富种植经验的洪思田被看中,长期负责管理这片田地。
“在家门口就有相对稳定的收入,都是好环境给我们带来的好生活。”洪思田说,因年轻劳动力外移,如今不少农田闲置,村民便将田地出租,每年每亩土地的租金是600元,他家共2亩地一年可收租金1200元。如今,他在草莓园打工,每天工资100元,一年就有近4万元的收入。“家里生活相比以往,更加红火了”。
▲英都镇释迦果种植喜迎丰收
荣星村、良山村在英都镇不是个例。由于各地资源禀赋、发展水平以及风俗习惯差异较大,英都镇立足实际,对农村人居环境精雕细刻,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做活乡村景致,解决“有新村缺新貌、有新房缺新样”问题,将乡村之美转换成为产业附加值,为乡村振兴提供生态和精神的双重滋养,收获一张张靓丽的成绩单。全镇入选南安市唯一泉州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霞溪村被评为“福建省生态村”,并入选第二批10个“泉州美丽乡村”,西峰、芸林等11个村被命名为泉州市生态村,霞溪、龙江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全镇被确定为“国家级生态乡镇”。
英溪整治工程更为英都镇人居环境提升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站在英溪边,青山农田映衬下,整洁宽阔的河道淙淙碧水流淌,与一旁的红砖民房相映成趣。英溪整治一期工程于2013年年初开工建设,二期工程于今年9月竣工,历时近8年,总投入6000多万元,这对一个镇财并不富裕的乡镇而言,确实是民生事业建设的大手笔。但期许没有落空,努力没有白费,英溪整治这项惠民工程物超所值,沿溪村庄因地制宜,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已然形成了一条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沿溪景观带,为百姓提供了一个个亲水休闲场所。此外,记者了解到,属英溪支流的石龙溪河道整治工程于2019年10月开工,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63%,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沿溪各村景观环境。
规划引领,镇区发展更高品质
规划改造,是英都镇进行整体人居环境提升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英都镇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旧村改造、污水管网改造、小流域治理等重点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镇人居环境得到了大幅提升。如今,英都镇农贸市场改造、道路“白改黑”、镇区北拓等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
▲即将拆除的英都农贸市场
有人说,菜市场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因为那里有扑面而来的烟火气,是距离生活最近的地方。
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农贸市场改造势在必行。“老农贸市场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规划布局不合理、整体环境脏乱差、安全隐患大等问题,十几年前,群众就要求改建。”英都镇党委书记林云发介绍。经过认真研究,英都镇决定启动农贸市场片区改造项目,旨在为区民打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提升城镇建设水平。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于9月17日启动征迁,目前被征迁户签约率已达90%。
城市道路交通与市民出行息息相关,是老百姓关注的重点民生问题,更是提升人居环境的重要一环。
为创造更加畅通、便利的出行环境,英都镇街道整治改造工程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该项目计划投资1275.9万元。根据设计方案,项目包括县道341线、金英街、董五线、鸟龙线、建尾线等5条道路,将进行道路沥青化改造,道路总长4.358千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路基路面工程、横穿管线预埋等。
“当前,英都镇区内道路‘白改黑’项目即将公开招标,我镇把握契机,目前正实施镇区环境卫生大整治专项行动,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新镇区,提升镇区服务功能与人居环境。”林云发看来,打造高品质的生态宜居城镇,除了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日益提升人居环境,还需要在扩大城镇规模上“下工夫”。为此,英都镇计划通过打造环镇路与城镇北拓两个重要举措,打破“镇区范围小”的发展局限,进一步打开发展空间,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一个个规划引领,一个个项目落地。如今,英都镇正在朝着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宜居美丽城镇迈进。
主 官 说
▲英都镇党委书记林云发
英都是福建省乡村振兴特色镇,几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了英溪整治、镇区片区改造等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的民生工程,镇区基础设施全面升级,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山清水秀溪美,英都这片充满梦想的热土蓄势待发,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展望未来,英溪北路、环镇路的规划建设,镇区北拓的宏图跃然纸上,将极大拓展英都发展空间;以恒阪阀门基地一期、二期为依托的市级阀门高端产业园和水暖卫浴小微产业园正在抓紧推进,将促进全镇产业转型升级,重振英都“中国水暖(阀门)基地镇”雄风;英都是全国楹联创建基地、福建最美摄影目的地,更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拔拔灯”、国保级单位坂埔古厝,随着英溪景观带的持续打造,七岩八院旅游景观的重塑,洪承畴文化主题公园的筹建,都将进一步展现英都的秀美风姿,让这座古镇在历史传承和变革创新中不断发展,跨越前进。
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未来,英都正以昂首阔步的姿态振翅起飞,我们将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全力以赴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英都,让老百姓在乡村振兴的步伐中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代言人打CALL
▲英都镇荣星村党支部书记洪荣星
荣星村位于英都镇镇区中心,曾经是英圩繁华地段,人口密集,村民居住大都是三四十年代土木建筑房屋,有些路段路无三尺宽,连“斗仔车”都难走,村民居住环境急需改善。
2013年,祠堂口片区改造项目启动,建设新房21户;2016年坝头后店片区项目启动,村民乔迁新居,喜形于色;2018年荣星村坝头后店和凤山二期住宅小区成功入选福建省第二十一批村镇住宅小区建设示范点。
旧村改造让群众的生活大变样,特别英溪边低洼地带那几户群众,以前每逢暴雨、台风都要转移、彻夜难眠的情况一去不复返。现在英溪河畔,村庄井然有序、村道清洁,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显著提升,村两委班子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英都镇村民洪添发
近年来,英都镇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特别是英溪两岸整治后,两岸的景观更美,水更清,呼吸的空气也更清新,休闲、健身、娱乐的去处更多了,节假日在外乡贤也更喜欢回家乡来,老百姓都很开心,幸福感更强了。(据海丝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