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不懈怠,防控不放松
——写在驻村防疫第40天
屋内灯火通明,窗外墨色浓厚,偶见几缕星光闪烁,远处的田野和大山在夜幕中渐渐进入沉睡。在这夜深人寂之际,写下些许感悟,以致敬这些日子以来接触到的这些人和事,见证平凡和伟大。
今天是我驻村的第40天了,回想出征战“疫”的那一刻,情景依然历历在目。2020年春节,注定在中国人的记忆里是最深刻的,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席卷神州大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防疫大战随即拉开。2月6日,响应泉州市委号召,我和另外7位同事自带被褥,奔赴一线,组成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南安英都工作队。一到驻地,在村部安顿好住所,我便投入到石山村疫情防控战斗之中。
检查水库排查隐患
检查五小单位
回想起驻村的第一天,石山村党支部书记洪天河带着我走遍村里的每个角落,沿途介绍起石山村概况。“全村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5427人,18个村民小组,1150户,其中从湖北返乡人员108人,还有从温州、深圳等重点疫区返乡102人。”他对石山村乡情如数家珍,但谈起众多从各地返乡的人员,我们都倍感疫情防控任务的艰巨和责任的重大。
来之则战,不获全胜,绝不收兵。英都镇党委二级主任科员杨晖统筹并作具体部署,我和镇村干部按照泉州市委“七个到位”的要求,扛起石山村疫情防控的旗帜。
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石山村干部组成党员先锋队,在村主要出入口设置健康检查站,做好体温测量和人员、车辆登记,石山村两委干部带头,主动担当,出勤最早、收工最晚,检查排查工作认真细致严谨,得到镇党委书记林云发的肯定和表扬。
正月新春期间,人员聚集防控是难点,石山村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我们在石泉院、大富琅等景区单位巡查防止人员扎堆,到操办丧事的群众家里,劝导简化仪式。村党支部书记洪天河以疫情防控大局为重,多次到场劝导,先后共有3起丧事简办,当天出殡,化解了疫情风险。
为做好疫情防控宣传,我和村干部挨家挨户分发疫情防控手册,和村干部张贴疫情防控宣传“十个一律”,防疫意识渐入人心。
一段时间以来,全国疫情防控逐渐平稳,全国多省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顺利清零,呈现可喜的局面。阶段性战果来之不易,这是无数白衣战士、党员、干部、志愿者和所有战疫者付出巨大努力和牺牲换来的“成绩单”。石山村党员干部、乡贤捐资捐物,参加捐赠达128人次,捐赠口罩3000个,捐款7.5万元,他们为石山村的抗疫工作贡献力量、提供保障。
我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文发,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珏等领导通过电话慰问等形式表达关怀,调研员戴全福实地看望慰问驻村干部,局机关第一支部送来口罩等防护物资支援驻村防控工作,让我们更增添了信心。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防控工作丝毫不能放松。按照上级工作部署,石山村把复工复产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我和镇村干部一一走访村里的企业和加工作坊,讲解复工防疫要求,了解企业复工准备情况,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问题。时值春耕时节,我随洪天河书记、洪志勇主任对石龙溪小流域整治工程定期排查,化解村民引排水纠纷,保障春耕顺利进行。
走访慰问困难户
今年是全面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疫情期间,村里的困难户收入来源少,更需要关心。我和镇村干部一起入户走访帮扶对象,详细了解家庭生活情况,宣传疫情防控知识,送去口罩等防护用品。
从繁华都市到田野乡村,从机关干部化身为防疫战士,驻村防控是一次“换岗”,也是一种淬炼。40天与镇村干部一道抗疫,参与农村工作,深深体会基层干部工作艰辛不易与坚持坚守那一片初心使命的执着,收获良多。目前,全国和地方的疫情基本在控制之中,我将继续服从上级组织的防控部署和指挥,共同努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据魅力英都,作者: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王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