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家乡视窗 > 正文

【美文选粹】洪天平:灶君逸事

2019-12-02 13:47:24   来源:   

作者:洪天平

上个世纪中下叶,民生寒微,到处笼罩着激进喧嚣下的萧瑟。

尽管这样,那时候每家每户的灶台,仍是简单生活的归依和纯粹生计的寄托。民以食为天,再穷也要过日子。

普通人家的灶台,都是土坯垒的。从印土坯备沙浆到砌成长方形的模子,都是家里的大男人干的,除了买几块灶台砖外,一般花不了几个钱。家境稍好一点的,也有请砌灶师傅帮忙的。

timg (2).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灶台分为前后两个锅,前大后小,前面煮粥后面捎带温水。清贫的年代,泥土灶,大铁锅。锅里的粥稀得能照出自己的影子,一个壮劳力一顿能喝五六大碗外加几大块地瓜疙瘩。人穷、皮黑、肉瘦、少脂肪,所以饿得快。

遇到“初一”“十五”以及亲戚来家,就用竹勺或者直接拿大锅盖往锅底一铲,干的稀的一分为二,再备几个比平常稍复杂一点的菜,算是敬奉神明和招待客人了。每逢这时候小孩最喜欢,因为可以打打牙祭了。

新灶台砌成后要煮点饭菜,摆上供品,烧金纸点香烛,敬伺灶神爷。直到现在,每家厨房的锅台上方,依然延续挂着写有“司命灶君”的字幅,每年春节贴春联时一换。

timg (1).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时候,人们对灶神爷是很倚重的,到了虔诚的份上,不然怎么称之为“灶君”呢?君者,天也。这一年下来,如果“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说明风调雨顺家境祥和,那是灶神爷保估。若是家里的大小禽畜不好养活,那便可能是灶口方位不对,要赶紧请高人算上一卦,挪个位置。那时候一头猪、几只下蛋的鸡就可以左右一家子的命运。年复一年,许多人家灶房的四墙都留有砌灶的痕迹……

生活象一把钝刀,割得人生疼生疼的。灶台的兴衰维系着一个庄户人家的命运,每一次因“手气”不好而挪动灶位,都是一次无奈的选择,都是一次“苦恼人的笑”。

上了岁数的人感叹如今的年青媳妇们赶上好年华,不用挑水煮饭,不用砍柴烧火,不用掏草灰“刮鼎”,如今的厨房多是现代化、电气化、智能化。

不知怎的,古来有之的“司命灶君”让我联想而今从民间到单位部门的“风水”趣闻。改大门,挪交椅,变座车,换秘书,一切皆与时俱进了。

从前生活所迫,很多事不足为怪。现在富贵思奢,很多事见怪不怪。不过还是那句古话,“命里八尺,难求一丈”,一切还是顺其自然的好。

英都乡讯.jpg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