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家乡视窗 > 正文

【坚守文化阵地 传播优秀民俗】80岁廖榕光扎根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2019-11-18 14:47:52   来源:   

【英都乡讯消息】11月18日出版的《海丝商报》头版,发表了该报记者苏明明采写的共产党员“初心故事”《坚守文化阵地,传播优秀民俗。80岁廖榕光扎根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全文转载如下:

“我热爱党,也热爱家乡文化,希望将党的方针政策和优秀的民俗文化告诉更多的人”。——廖榕光

80岁的你想做些什么?大部分人应该希望清闲度日。而80岁的廖榕光,还忙着研究民俗文化,忙着写稿,忙着四处宣讲,忙起来一点都不像耄耋之年的老人。

(廖榕光,南安市移风易俗宣讲团宣讲员,党龄61年。)

这不,就在12日南安市人社局党员活动日上,廖榕光就受邀为党员们上了一堂课《革除愚昧陋习 创建文明新风》。因为听众反响热烈,原本计划20分钟的宣讲一直持续到近1小时才结束。“廖老,您讲得太好了,能不能把您的讲义给我们复印一份?”台下,不少人提出请求。

听过廖榕光几次宣讲的人会发现,他的宣讲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型”,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家讲解什么是风俗、为什么要提倡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对革除陋习创建文明新风的重要性等,其中还会列举正、反案例来佐证,深人浅出地介绍移风易俗工作,以及移风易俗该移什么、怎么移。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大家对移风易俗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有些民间风俗是先人对自然、对人情的美好期望,而有些却是演变过程中扭曲的认识。”廖榕光说,如今许多人不清楚民间风俗的由来,难辨真义,所以不知道哪些该传承、哪些该摒弃。

自从被特聘为南安市移风易俗宣讲团宣讲员,廖榕光就受邀四处宣讲,每场宣讲都收获如雷掌声。而这些掌声的背后,是他丰富的民俗文化积累。

1958年,廖榕光参加工作,成为公社企业办的员工,而他负责的就是文化这块。“从那时开始,我就爱上了乡土文化。”廖榕光说,早前,他常常骑着自行车,几乎走遍南安各乡镇,寻访民俗传说和史料。他还将大半工资用于购买书籍,家里11个书柜的书都是他千方百计淘来的,几十年来积累了很多资料。

对民俗文化的研究越来越深,廖榕光成了远近闻名的民俗专家,多次应邀在泉州电视台闽南语频道客串嘉宾,为大家介绍一些民俗知识。

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廖榕光在南安申遗上所作的贡献。这些年,廖榕光参与申请了国家级非遗2项,其中英都拔拔灯就是由他独立完成。此外,他还参与申请了省级非遗3项、泉州级非遗8项、南安级非遗23项。

2016年,廖榕光被中国民俗学会吸纳为会员,并在2017年和2018年的中国民俗年会上,受邀与全国的民俗专家、学者们进行交流。

如今已经80岁高龄的廖榕光,还奔波在南安各乡镇。到田间地头宣讲移风易俗,他一点也不觉得累。“我父亲曾经两次隐藏保护被国民党追捕的地下党员,母亲曾组织抗日宣传队,耳濡目染下我也深深热爱着党。移风易俗是党提出的方针政策,我能够发挥所长做一点事,非常乐意。”廖榕光说。

英都乡讯.jpg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