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都乡讯原创,榕光报道】洪宝发、洪宝顺两兄弟出生在马来西亚,是第三代华裔。他的祖父洪维臣,年轻时携家眷前往马来西亚槟城州定居,逝世前嘱其儿子要回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南安县英内廿七都认亲拜祖。宝发、宝顺兄弟的父亲洪峇玖,即洪维臣的第三儿子。洪峇玖秉承父志,一直盼望回祖地恳亲,终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抱恨归西。洪宝发、洪宝顺两兄弟立志要回祖地寻根,誓圆祖父、父亲二代人遗志。祖国的不断强盛,也促使两兄弟更加向往家乡。他们登录网络,从微信上发现“英都乡讯”公众号,了解到“英内廿七都”就是现在的南安市英都镇,从“英都乡讯”了解到许多祖地信息,了解翁山洪家是敦煌洪姓的一派,历史很辉煌,更坚定了寻根的信心和决心。
三代人的寻亲梦
9月中旬,洪宝发两兄弟和晋江朋友一起参加以厦、漳、泉为目的地的旅行观光团,开启寻根之旅。他们事前用微信联系了“英都乡讯”主编榕光先生,表达了在英都寻亲的愿望。9月16日下午4点多,旅行团的飞机降落在晋江机场后,两兄弟顾不上休息,立即向导游申请,驱车直接到南安市英都镇,拜访榕光先生。
在榕光工作室,榕光热情地接待了洪宝发、洪宝顺两兄弟及其夫人。两兄弟表达了委托榕光寻亲认祖的要求,并一再强调这是三代人未圆之梦。但他们除了只知道祖父叫洪维臣,祖籍英内廿七都,除此以外,别无信息。英都镇方圆三十里,洪姓宗亲六万多人聚族而居,时隔100多年,寻亲之事等于大海捞针,非常困难。但二位宗亲的精神感动了榕光,耐心地向他们介绍翁山洪氏发展史概况,并陪同他们连夜到洪氏大宗祠、洪氏家庙上香拜祖。洪氏家庙管委会特地为他们大开庙门,华灯齐放。洪宝发、洪宝顺两对夫妇在洪氏始祖神位前诚心叩拜,祈望寻找到亲人。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当晚,宝发等人带着惆怅的心情,怏怏离开英都,回到下榻的晋江酒店后,立即与在马来西亚的五叔父洪山泉电话联系,洪山泉是洪维臣5个儿子中现在唯一健在的。洪山泉反复回忆,终于回忆起父亲在世时好像说过,祖地是“英内廿七都的龟头镇”。洪宝发立即将情况反映给榕光。
(洪维臣遗像)
(洪维臣在马来西亚的一家)
这一线索是振奋人心的。大新村有个龟头寨。榕光通过查阅2006版《翁山谱志》,发现龟头寨宗亲世系中有“洪恭神迁居马来西亚”的记载,立即通过大新村的村干部联系到龟头寨村民洪本民。洪本民接到消息,连夜找到本村宗亲洪本能,终于确认,族谱上登载的“洪恭神”系“洪维臣”之讹,辈份差了一辈,“神”字与“臣”同音,都是2006年重修族谱时凭长者回忆录入的。
此消息立即反馈给榕光,当榕光激动地向洪宝发报告好消息时,已近午夜时分了。
圆梦龟头寨
9月19日,洪宝发一行结束了随团在厦门、漳州的观光行程之后,获得旅行团导游的准许,到英都镇的龟头寨与祖地的宗亲会面,洪本民、洪本能等宗亲热情地接待漂洋过海前来寻根认祖的同胞宗亲,洪宝发一行大礼拜谒祖先神主,并参观了龟头镇村貌,与宗亲们欢聚一堂,共叙宗谊,又到九座岩行香,当晚在龟头寨留宿一夜,次日才依依不舍告辞祖地宗亲。
洪宝发、洪宝顺两兄弟锲而不舍来英都认祖寻亲,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的强盛,英都的繁荣,也体现了洪氏宗亲不可割舍的浓浓血缘情谊,确是一段盛世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