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榕光
头梅村,是南安市翔云镇的建制村(又有称“行政村”)。头梅村由磜头、芸道、游得路3个大片村组成,现辖土楼、仑仔头、三落(高梅脚)、新塔、桥头、过坑、土地石、顶寨、深内、林内、草埔后、少林、圳股脚13个自然村。村民委员会驻地林内。
头梅村,古称磜头。宋代隶属南安县归善乡经善里。
元、明、清三朝隶属南安县二十八都。
民国时期为南安县第一区象运乡(民国二十五年,即1936年改翔云乡)的磜头保。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南安县第二区(区公所驻地东田街)翔东乡(初解放时为小乡制),辖今之头梅、黄田、梅庄。
1952年8月设南安县第三区(1956年6月改名为“英都区”),翔东乡属第三区(英都区)管辖。
1957年建头梅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简称头梅高级社。“头梅”从“磜头”和“高梅脚”两个地名中各取一字组成。
1958年8月,全国人民公社化运动,英都区、东田区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红旗人民公社(后改名为英都人民公社),头梅为红旗人民公社、英都人民公社所辖的头梅生产大队。
1962年,人民公社体制下放,实行“小公社”制,恢复英都区建制,原英都人民公社分拆为英都、石山、榜林、龙山、翔云5个人民公社,头梅生产大队隶属于龙山(即今良山)人民公社。
1965年撤区并社,5个小公社又合并为英都人民公社,头梅大队隶属于英都人民公社。
1970年从英都人民公社分拆建立翔云人民公社,头梅生产大队隶属于翔云人民公社。
1984年取消人民公社制度,翔云人民公社改为翔云乡,头梅生产大队建头梅村民委员会。
1991年12月,翔云乡改为翔云镇,头梅是翔云镇的建制村。★
(高梅脚三落古大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