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都乡讯消息】在南安,活跃着一支乡村讲师团,他们的宣讲内容既有党的方针政策,也有农业实用知识,宣讲地点既有农家古厝,也有田间地头,宣讲对象以农民为主。他们没有很大的宣传场面,但却特别受欢迎,他们怎么做到的呢?一起去听听他们的宣讲。
烈日炎炎,南安市英都镇良山村的这座古厝内,当地村民正津津有味地听讲座。主讲者是70岁的民俗专家廖榕光。
“有的可能父母吃燕窝虫草,吃什么蛋白,穷的只有三顿粥。如果用这种来形容穷人无孝子,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老廖是南安乡村讲师团的一员,这一年多来,他常常走进乡村,为农民兄弟做各类宣讲,内容囊括移风易俗、传统文化、民间信仰等方面。今天他将孝道结合移风易俗做宣讲。
南安乡村讲师团成员廖榕光:“我觉得移风易俗和孝道有关,我最后讲的大家认为慎终追远,我把长辈的丧事办得很隆重就叫做孝顺,其实并不是这样。我通过跟他们交流,我除了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说给大家听,同时也向每个人学到很多民俗的东西,来自民间真正好的资源。”
像这样的宣讲在良山村已经开展过很多次,村民的观念也因此得到很大改变。
南安市英都镇良山村村民谢秀芬:“经过听完宣讲,我们这个村子移风易俗,丧事简办,这些改变很多。比如说我们这个村有老人过世了,他就简单办,把钱省下来,花销少一些,阵头这些都缩减,省下来的钱甚至捐到村里捐到镇里老人会。”
南安乡村讲师团里除了有这样接地气的民俗讲师外,还有来自农科所的讲师。他们常常走进田间地头,为农户讲解农业知识。在南安这家茶场里,南安市农科所所长傅建卿正在为茶农介绍茶叶无公害栽培技术。
南安乡村讲师团成员傅建卿:“我们作为农民讲师团,我们经常下乡给农民讲解农作物或者畜牧业或者水产这方面的养殖技术,像我参加了农民讲师团之后,我经常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或者是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包括现在致富带头人培训班。我们也下去给他宣讲。”
茶场负责人洪添配:“我们公司从种植到现在,经过这些讲师团,我们遇到困难,到田间地头来给我们指导,我们也省了好多钱。茶也丰产了,丰收了,也卖好价钱了。”
不管是专家学者、教师干部,还是基层的“小角色”、“土人才”,在南安乡村讲师团中都可以看见。他们创新宣讲,丢弃照本宣科、呆板僵化等群众反感的的形式,把“草根性”和“小、短、活”作为理论宣讲的落脚点。讲师团深入田间地头、村落社区、古厝祠堂,与群众面对面。今年来,南安已组织各类主题宣讲600多场次,文艺宣讲服务活动50多场次,得到群众好评。(来源:泉州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