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洪文辉
时下,电话于现代人而言,那是再平凡不过的通信工具了。殊不知,曾几何时,电话作为沟通信息的工具与方式,却显得神秘、尊贵、鲜为人知。
远的不说,就说说我与电话的故事,便能见证电话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见证岁月的足迹,见证时代的变迁。
记得是70年代初的一个秋天的上午,邻居洪大爷不幸病逝,洪大爷的小儿子远在闽西某兵工厂工作。我受命到家乡英都邮局挂长途电话通知洪家小儿子奔丧……那时候,家乡邮局在英都侨联边,还是石板材结构的两层楼房,邮局的电话机还是老式手摇电话机。打长途电话需排队挂号,挂上半天依然不通的情况也不足为奇。还好,那天早上,我从8点一直等到11点多终于接通了洪家小儿子洪顺厂部电话,对方话务员说洪顺下午才联系得上……我只好让对方总机转告丧事事宜。而后又加发了一封丧事加急电报才放心地离开邮局。那时,还在读初中的我,心里想着,如果家家都有电话多好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
想不到,我那美好的愿景一直延续到80年代初依然没能实现。
1982年冬,我在泉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陪护亲人治病。有一天,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还委婉地说,按闽南的习俗,让我们抓紧时间把病人送回老家……那年,家乡只有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有电话,且都是手摇电话机,交通又不方便,情急之中,我突然想起邻居老洪师傅在家乡木器厂工作,就在医院外的邮局挂了一通长途电话给老洪,让他转告家人叫车派人连夜赶至医院……此事,让我再次感受到交通、信息不畅通给生活带来的烦恼与痛苦。
几年后,家乡人在改革开放滚滚春潮中,勇立潮头,做大做强水暖器材,经济腾飞,家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家乡电信大楼的竣工,电话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不过,那时安装一部电话,价格不菲,每部6千多元不说,还得预约放号。但那些先富起来的家乡人还是争先恐后地预约安装电话,以此为时尚与荣光。那年头,已在外经商的我,也不甘落后地安装了一部电话,既给自己带来了方便,也为邻里提供了一个接听电话、交流亲情的平台。虽说我爱人因此多了一个叫邻里接听电话的差事,但她总是乐此不彼地热情应对着……1990年代后,电话初装费直线下降,直至免费安装电话。于是,回想当年安装那部花费6千多元的电话,未免有点心疼。然而,细细一想,当年如我一样拥有电话的家庭,毕竟风光,毕竟赢得了家乡人羡慕的眼光,如此自我阿Q一番,也就心平气和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今,手机、电脑已然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通信工具。无论男女老少,尽可分享现代生活的温馨,无须再为交通、信息闭塞、不畅烦恼了。我与电话的故事,到而今现代互联网通讯进入寻常百姓家,映现着共和国成长的伟岸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