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家乡视窗 > 正文

【美味选萃】洪氏家庙新景观 ——记五世东西轩勋业榜、家训馆

2019-02-16 14:03:35   来源:   

作者:洪文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大年初一,笔者兴致勃勃地来到英都洪氏家庙参观“家训馆”、“先贤勋业榜”,拜读那一篇篇史料翔实,文笔流畅,语言清新、质朴、通俗易懂的家训、名人勋业华章。犹如置身于人文大观园中,饱览古今名人、家乡先贤风采华章,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吮吸诗书之气,心胸豁然开朗。

据介绍,“西轩家训馆”、“东轩先贤勋业榜”由英都洪氏家庙管委会、荣星村民委员会联合创建,于戊戌年冬完成布馆工作,目前已正式向公众开放。家训馆、先贤勋业榜的创办,为广大观众搭建一个中华传统文化交流的平台,成为古镇英都的又一人文景观。

640.webp.jpg

家训馆以时间为序,精选古今名人家训,并附上家教典型故事。如“诸葛亮诫子书”、“包拯家训”、“洪母课子”、“封君一门家风”、“洪承畴一家”等。馆藏布局合理、图文并茂,洋溢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气息,家乡人奔走相告,结伴而行,前往参观,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四方游客慕名而至,满载而归。

值得一提的是,“家训馆”、“先贤勋业榜”的资料,介绍文章,大都由民俗专家、泉州市文化名家廖榕光先生收集、整理,撰写介绍文章。其执着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挖掘家乡文史宝藏,普及民俗文化的敬业精神,令人肃然起敬、拍手称赞。

640.webp (1).jpg

我与榕光先生称得上是忘年之交,拜读过他的许多文章,聆听过他的诸多教诲,受益匪浅。榕光先生对民俗文化的研究,造诣颇深。文如其人,用在榕光身上,再恰当不过。榕光先生作为中国民俗专家、泉州市文化名家,实至名归。

榕光先生的文章质朴、通俗易懂,融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尤为对家乡文史资料的搜集、整理、撰文推介,义理辨析,见解独到,可读性强,不失为普及家乡文史知识的读物。“家训馆”、“先贤勋业榜”的介绍文章,大多由榕光先生撰写。他在《洪母课子》一文中写道:“傅氏知书达理,俭朴持家,教子有方。由于丈夫体弱多病,傅氏撑持门户,不但雇人耕种,使田亩不至荒芜,还在家做豆干,以帮助维持生计。长子洪承畴童年在溪益馆读书,但因家庭困难,11岁时不得不辍学,每日早起帮母亲做豆干,并挑到英墟埔叫卖。辍学其间,傅氏每天晚上都挤出时间,点油灯教承畴读诗书,从不间断。傅氏3个儿子都学有所成。洪承畴成为一代名相、开清重臣”。读来真实、可信,深受启发与教育。“傅氏课子”成为家乡人的榜样。

在《洪承畴一家》一文中,他讲了洪承畴一家重教兴学的故事:承畴一生戎马倥偬,但不妨碍他严于家教。洪承畴的儿子洪士铭,清顺治年间进士,官授太常寺正卿。洪承畴逝世后世袭轻车都尉,他将朝廷封给洪承畴的位于崇门外的私宅贡献给皇城办义学,这就是清代顺天府有名的“金台书院”,康熙皇帝亲笔题匾:广育群才。洪承畴的裔孙洪永清还将洪承畴在北京东城区南锣鼓巷59号的洪承畴建的宗祠无偿捐献出来,创办北平私立崇实小学,并亲自担任校长。新中国成立后,崇实小学收归公办,宗祠也就成为公产了。洪承畴一家世代重教兴学的善举,感人至深,激励家乡人重教兴学,培育英才。

走进东轩,注目“先贤勋业榜”,细读那一篇篇铭记着先贤励志有为、建功立业的华章,恍惚时光倒流,回到他们当年创业的时代,为他们鼓与呼。榕光先生在《谦斋公舍身保家奠定翁山基业》一文中写道:“翁山洪氏开英始祖四代单传,至第四世洪冠才(逝世后谥号谦斋公,俗称“四世祖”),才生有3个儿子,长子洪晋生未结婚就逝世了,留下二儿子洪观生、三儿子洪宗生传代。也就是说,翁山洪氏传至第五代,才有了兄弟2支,洪观生号谨独,是五世东轩之祖,洪宗生号居易,是五世西轩之祖。至第六世,东轩支分8房,西轩支分4房,东西轩共12房传代。从此,瓜瓞绵绵,始有今日海内外翁山洪氏子孙30万人之盛”。榕光先生在文中还讲述了一段“四世祖沉黄河”的悲壮故事。其对四世祖人生的叙写栩栩如生,评价恰如其分,读来虽有些许心情沉重之感,却也感奋不已。笔者作为四世祖后人,读罢此文,不禁心生敬仰、感恩戴德。

640.webp (2).jpg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情感。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尊老爱幼、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都体现着中国人的这种观念”。洪氏家庙家训馆、先贤勋业榜,正是基于家庭、家族传承、价值观、美德传统教育理念而创建,尽管史料有待充实,作品仍需精益求精,但其立足点在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随着家训馆、先贤勋业榜的日臻完善,必将成为家乡一个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千年古镇,进士之乡,名相故里,人文荟萃,英才辈出。今日翁山,已然扬起“海滨邹鲁”雄风,昂首挺进于时代发展大道上,续写辉煌。洪氏家庙,走近你,我们就走进心灵的故乡。

2019年2月5日

英都乡讯.jpg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