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洪坚固
南安撤县建市前后几年,我们陆续初中、高中毕业了,薪火相传,有的同学追随父辈出外谋生。离开老家英都的时候,凤台山烟雨迷蒙,英溪流水淙淙。25年后,青山绿水依旧在,我们这些南安供销大军多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天下南商。
老家英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小镇。有着英都文化发祥地、福建省闽南文化重点研究保护单位的云从古室,有着千年地标、古代英都交通分水岭的牛尾塔,还有避暑及书法人文胜地的素月孤舟等翁山八景。据说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后来增加到了翁山十二景,被印制成了日历,在外英都乡贤纷纷求购,一时洛阳纸贵。因为他们更加感悟到老家英都是心灵永远的故乡,不管走到哪里,无论走得多远。
(素月孤舟)
老家英都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小镇。农业社会里,地处盆地中的英都平原富饶肥沃,宜于耕种,物阜民丰,是历史上传统的粮食产区,素有“金英银罗”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大潮涌动,因缘际会之下,老家人开始水龙头生产。此后家庭作坊、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较多青壮年人从在家务农和出外打铁营生转变为水暖器材供销人员。深厚文化滋养、爱拼敢赢的老家人走向了全国各个省份,开疆辟地,并在当地扎根了下来。有了一定原始积累的老家人更加长袖善舞,掌握了很大比例的全国水暖供销市场份额,老家人也担任着全国71个南安异地商会的多个商会会长职务。水暖阀门产业是英都镇的支柱产业,早在2001年,英都镇即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水暖(阀门)基地镇”。邻镇的中国水暖城年交易额超百亿元,行业影响力、辐射带动力十分强劲,在全国水暖厨卫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里,买全国卖全国,供销两旺。
(牛尾塔)
老家英都是一个有特色的小镇。每年举办阀门交易博览会,先是在英都镇阀门基地举行,而后移师中国水暖城举行,后又因春节人流量大,再移至位于南安市的福建成功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每次老家人都象赶集赶庙会一般地倾巢而出、其乐融融,是在外老家人归来的一个保留节目。
从有印象开始,老家每年正月都组织拔拔灯,“英都拔拔灯”近年还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离开老家后,总想着带上家人一起回去看看“拔拔灯”,有一次下班后匆匆赶回,到达时却已散场,瞬间有一种失落感,我明白这就是乡愁的记忆。
每到春节,小镇异常繁忙,在外营生回家的人很多,虽然如今打电话甚至视频连线都非常方便,不象以前打个电话要到村委会。那时打电话前心跳得很快,想说什么要事先打好腹稿,否则如果忘词了,挂了电话不舍得再拨打。虽然现在信息交流方便多了,欲知家乡事,不必待君自故乡来,只从《魅力英都》、《英都乡讯》、《金英网》等微信等便可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只是回家过年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回家的路不管多远,目标明确了,再远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孙中山赞洪承畴诗)
好在交通越来越方便了,以前坐飞机、火车去外省,要先投靠厦门的亲戚或住宾馆一个晚上,坐绿皮火车到邻省江西就要22个小时。而今可以网上提前购票,网约车准时接送。还可以自驾回乡,两家子一辆车,轮流接替着开,旅途虽累但却是快乐的,长途跋涉不失为一种难得的人生体验。
(良山古民居)
春节一过,老家人又奔向远方,开始了新的征程。于是乎,各种晒后备厢刷屏了朋友圈,满满的家人关爱温暖着远方,照亮着路途。老家人去的远方于我都是诗,虽是陌生的城市,但因着老家人的扎根有着一份亲切感,身未到心已远。
天下南商,聚散匆匆,奋斗拼搏,为的都是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开放40周年,撤县建市25周年的南安正青春,成功故里、水暖天下的南安走进了新时代,支柱产业之一的水暖阀门卫浴等已形成了泛家居产业聚群。老家英都的家庭作坊已是遍地英雄下夕烟,乡镇企业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竞争实力,有的已成长为上市后备企业。习主席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充分肯定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安心地谋发展,必将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满怀着悠悠乡愁正青春的天下南商、老家英都人还将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