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家乡视窗 > 正文

【百姓故事】农妇12天集资建成水泥路:洪淑丽筑路记

2017-12-09 15:53:07   来源:   

    【英都乡讯原创,榕光报道】南安市英都镇的良山村,有个名叫霞美的自然村,因是洪承畴的故乡而出名。但许多人并不知道,霞美只是这个自然村的总名,其实这个自然村还是有好几个小角落的,如:“虎崎头”、“恒塘”等等,光听这些角落名称就知道这些地方属于偏僻之地。本文要说的故事,就是发生在恒塘。故事的主人公是年已半百的农家妇女洪淑丽。

(左:洪淑丽)

    恒塘只是一个小角落,它之归入霞美自然村,是因为村庄太小,不成村落,据说1949年才只有一幢“土间土壁”的民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慢慢发展有了几户人家,农业集体化时期一直归入霞美生产队。由于背靠高山,地形偏僻,交通十分不便。洪淑丽30年前嫁入恒塘时,嫁妆有一辆自行车,每次要回娘家,都得肩扛自行车走600多米路程才能上路骑行,恒塘的偏僻状况可想而知。

(昔日的恒塘泥泞小道)

    洪淑丽是个文盲,20多年随丈夫洪建成外出,做经销水龙头、阀门的生意,多多少少认识几个常用字,阿拉伯数字勉强能写,自己的名字还是写不来。别看她斗大的字不识,心肠却很好,同时她敢说敢做办事果断干练的作风也给丈夫的事业加分不少。这10几年来,他们不但在外省开了商店,同时在10年前把家迁进了真正的霞美自然村,盖起了两层石板房,终于离开了恒塘这个偏僻角落。2年前,又把石结构房子拆了,改建成5层钢筋混凝土洋楼。洪淑丽虽然把家搬出了恒塘,却始终没有忘记那些还在恒塘居住的乡亲。就在她今年回家张罗为新建的房子装修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她萌生了为恒塘修筑一条水泥路的念头。

    有一次,在路上偶遇村委会主任洪子卿,洪淑丽忽然想起恒塘的交通落后状况,就问主任说,良山村好像自然村都通水泥路了,就我们恒塘的村民还要走着泥泞路出村,孩子雨天上学更苦,能不能帮帮我们建一条水泥路接通霞美自然村?村主任说:“村的财能力有限,村路的支线还得发动群众集资,你有心改善落后村落的观念很好,修桥造路本是慈善事业,我看你来当这个头,集资修路吧”。没想到村主任一席话,竟让洪淑丽动心了。

    修筑水泥路可是个建设工程,尽管这是不到一公里长的路段,俗语说,“鸡小腹内齐全”,麻烦的事很多。她把这个想法问了左邻右舍几户人家,大家都说,“汝一个查某人,什么经验都没有,还敢想做头造水泥路?要测量,要设计方案,万一侵了人家边边角角的土地怎么办?发动集资有没有把握,这些问题你考虑了吗?有的村,一条路说了好几年都没建成呢!”

    洪淑丽深知人们这些善意的提醒并非泼冷水,都是真正关心她。但她想起昔日扛自行车出村的难堪窘境,想到现在村里的孩子遭遇雨天踩着泥泞小道上学的艰难情况,一夜辗转反侧无法入眠,凌晨一点半拔通了丈夫洪建成的电话,说要领头建造恒塘水泥路。老公说,三更半夜,就这事不能等天明再说啊!洪淑丽说:“我想要干的事不说出来就睡不着。你到底支持不支持?”丈夫当然支持,说:“我们出2万吧!”第二天就把钱转过来了。

    自家带头捐了2万元,洪淑丽有了底气,立即告诉恒塘的各位乡亲,发动捐款,集资修路。乡亲们记得,那一天是农历十月初五。

    洪淑丽要领头建水泥路的消息,马上轰动了良山村。赞成的人说,这个女人了不起,比男子汉还有本事,为村民办好事。反对的人说,你没事干,怎么不去“五世口”跳广场舞,自寻苦吃,修一条和自己没关系的路,莫非是想出风头,等等等等。

    洪淑丽可不管这些风言风语,一心走家串户去宣传她的计划。但是现在还住恒塘的十几户人家100多口人都是经济较落后的,其中经济条件较好的已有4户搬迁霞美了。但洪淑丽的义举感动了许多和这条路没有关系的乡亲,有一位在外经商的洪志鹏就捐了一万元表示支持。不到一个星期,认捐的钱达到12万。其中,不但有和洪淑丽一样非居住恒塘的村民,还有邻近的荣星、霞溪等村的村民,多则一万,少则二、三百元,捐资的人,有普通村民、机关工作人员、经商人士、家庭妇女。有了这笔钱,她立马请施工队设计,签订合同,备料开工。只用5天时间,打造路基,砌筑涵洞,建成一条长度500米、宽度3米的水泥路,从霞美直通恒塘各户的家门口。水泥路的路肩,伤害了一些人的田边田埂,竟没有一个人出来拦阻,可谓一路顺风。就在农历十月十七日下午,水泥全线浇捣完工,鸣炮收工。从发动捐资到建成,才用了12天时间,简直是“火箭速度”。现在工程正在验收核算,估计工程款需15万多元,对比认捐数还差三万多元。施工的负责人说,我相信淑丽有能力组织集资的,我相信她。

    这条水泥路的开通,不但改善了恒塘角落100多人口的交通条件,也使这附近100多亩耕地有了机耕路。

    眼看着平坦宽敞的水泥路直通到曾经的老家,洪淑丽说,以前与我朝夕相处的乡亲,现在都能走着水泥路出村了,我的心情也就舒坦了。★

IMG_4720.JPG

IMG_4727.JPG

相关热词搜索:百姓故事 英都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