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家乡视窗 > 正文

名师点评我省今年高考作文题
题目出得好 考生发挥空间大
2013-06-08 09:34:03   来源:   

    【英都乡讯,赖雅红、朱晨辉报道】“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这是今年我省的高考作文题。

    据了解,这是顾城的现代诗《忧天》。截至昨晚8时30分,搜狐教育“2013年福建卷作文难度调查”显示,64%的人觉得此作文题较难,18.02%的人觉得不难,17.98%的人觉得一般。

    昨日,本报第一时间联系名家、一线教师,请他们就今年我省的高考作文题进行点评。

    题目出得好 联想宽度大

    ★点评人:王立根(著名特级教师、福建省语文学会会长)

    纵观福建省这几年出题的套路,一是对材料进行哲理性的思考,二是从文化的角度来解读材料。今年这个题目出得挺好的,联想的宽度和角度比较多,如真正意义的存在、蜕变的极致、神圣的舍弃等。

    今年这个主题关键是后面这句话“扎进地层”,易于学生审题。审题时要注意搜索材料的关键词,“仰望星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变成流星?最后答案才告诉我们,我要扎根大地。这几个要素排在一起,就是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对于这种题目,学生还是比较擅长的,如果是文科学生,可能会写得更好,这类题目能够激发他们写作的冲动。

    考生见到这个题目时,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一是不易离题;二是多数学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论点论据没有层层深入;而对于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而言,先了解事物的情意,再对这种情意的原因进行分析,便会与众不同。我觉得最好的是富有深度的思考,这样文章才会出亮点。

    另外,这个材料是没有观点的,是让学生自己提炼观点。学生往往对题目还不甚了解,就开始按照引经据典、结合现实的模式进行议论,但真正的思考需要真挚的情感。因为此次作文的材料与往年不太一样,较为诗意化,材料中诗人所表达的忧愁等情怀,饱含着真实的情意在里头,所以学生一定要理解后再下笔。

    纵观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多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多读多写,同时要有正确的判断和审美取向。高考命题专家说语文考试就是让读书多的学生受益。如果说书读得好,但是不读课外书,肯定是不行的,这违背了语文教育的初衷。

    蕴意好把握 写法易雷同

    ★点评人:戴冠青(泉州师范学院教授、泉州市作家协会主席、福建省写作学会副会长)

    今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与往年一样,仍然是材料作文,即根据顾城的诗《忧天》作文。

    作为上世纪80年代初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顾城的这首诗并不太朦胧,意象很清新,蕴意也不难把握。而且,朦胧诗在形式上空灵且跳脱,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手法,蕴意隽永,这也使我们在把握时具有了多种可能性。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正因为这首诗的蕴意看起来比较好把握,也容易使考生重题,甚至套题,如大多数考生可能会写“自由和约束”或“流星与树根”的关系,并在议论时肯定后者否定前者。这也会导致立意和写法雷同,不容易出彩。

    当然,上述题目并非不可取,如何写才是最重要的。在这首诗里,有几个关键句和关键词要注意把握,如“地球引力”“无依无附”“深深地扎进地层”,还有“自由”是加引号的。所以考生一定要注意,顾城的诗拒绝的不是自由,而是拒绝“无依无附”、没有根的“自由”。

    所有的生物都向往自由。小孩子从抱在手里,到想自己走,到想走出家乡,走向更广阔的天地,都是一种追求自由的行为。但不管走得多远,都不会走出父母的眼光,不会走出故国家园的依恋,不会走出自己的民族之根。因此,这就有了议论的多种角度,如海外华人华侨对故国家园的依恋,绿叶对根的情意,出走与回归,以及做转瞬即逝的流星还是做脚踏实地的大树等。

    有思想的考生还可以由此联想出自由与规律的关系,脱离了客观规律的随心所欲、过度开发就像脱离了地球引力的流星一样,纵使闪耀一时,终将陨落。这样的议论就有了思想的高度。但不管从哪个角度入手,一定要注意二者的辩证关系,使议论更加客观,也更有深度。

    这个材料作文也可以写成记叙文,如可以通过一个人的经历,来传达出他对家国的依恋。但记叙文要求有独特的生活体验、生动的细节和富有感情的文笔。

    贴热点接地气 入题易出彩难

    ★点评人:陈阿永(南安一中高三语文教师)

    考生在审题时可以有这样的思考:为什么“我仰望着夜空”,会“感到一阵惊恐”呢?因为“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我”的“惊恐”缘于“我”害怕没有牵引的力量以致无所依附。为了不再无依无附,“我”愿意脚踏实地扎根地层。

    “扎根地层”可以有不同的内涵,可以是过好实实在在的平凡生活,做好踏踏实实的基础工作,也可以是深入广大的人民群众等。

    今年的高考作文直接地气: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仰望星空,不愿脚踏实地:商界的,妄想一夜暴富,投机取巧;文娱界的,妄想一夜成名;学术界的,妄想一次成名,论文著作造假,剽窃愈演愈烈……

    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有对“梦”的憧憬和向往,而要实现各自的梦想,都要实干,少一些浮躁,多做点实事。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只有脚踏实地的人,才能够说:“路,就在我的脚下。”梦想在前,路在脚下。

    所以这道作文题的立意可以是“仰望星空是美好的,但只有脚踏实地才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无所依附的自由是可怕的,只有扎根大地才能真正成长”等。对于考生来说,审题上难度不大,入题容易,写好不易。考生要能充分地论证“扎根”的意义和价值,又不能一味地否定“仰望星空”的意义。考生如果能紧扣时事,联系现实进行充分论证就有助于给自己的作文加码。但是,今年的高考作文开放度不够,选题的角度并不多。

    思想指向性明显 考生发挥空间大

    ★点评人:谢如意(南安教师进修学校中学语文教研员)

    今年高考的作文题目,内容上直奔生活重大主题,可供联系的生活面广阔。由于种种原因,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感到迷茫,一时找不到正确的出路,因而不乏浮躁和空虚。而材料中的思想指向比较明确,那就是反对那些不顾客观规律,主观盲目追求“自由”而酿出许多生活悲剧的人。材料中明确指出要如“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一样,诚信务实地做人和办事。面对这样的作文题,生活中无论政治、经济、教育、婚恋等,都可用作写作材料。

    这次出题理中含趣,有效减少考生的审题阻力。材料前半部分明确告诉学生失去地球引力的恐怖,而大家知道,没有特殊情况,地球怎会失去万有引力呢?这只是形象地把有些人在生活中脱离实际地盲目追求“自由”,比作地球失去万有引力而已,重点是在引导考生注意材料的后半部分,进行信息筛选,并联系生活实际下笔成文。

    看到这样的出题内容和形式,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某年的省外高考作文题——《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他们在思想内容上有相通的地方和可贵的取向,不同的是,前者以命题作文的形式出现,而我省今年的题目以材料作文形式出现,相比命题作文,更得注意先正确解读材料,正确筛选信息且符合文体要求,再行文。

相关热词搜索:名师 点评 我省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