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都拔拔灯。洪宗洲摄
沿岸英溪美景。 洪宗洲摄
阀门基地二期规划图。
【英都乡讯消息】11月3日《海丝商报》以全版的版面浓墨重彩报道《美丽英都 蓄势突破》。全文转载如下:
南安英都是一个文化古镇,也是一个现代工业镇,历史轨迹与时代脉搏在这个小镇上相得益彰。近年来,英都镇全面推进乡镇建设,取得了优异成绩。英都镇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福建省卫生乡镇、福建省绿色乡镇、福建省文明乡镇、泉州市“文明村镇”、泉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泉州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示范镇。霞溪村被评为“福建省生态村”,并入选第二批10个“泉州美丽乡村”;杏塘村被评为“福建省卫生村”;紫山、西峰等11个村被命名为“泉州市生态村”。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英都镇实现了“开门红”,上半年圆满完成了党委换届,下半年在新一届党委班子的带领下,深入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及南安市党代会精神,有力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以“一溪两基地、两区四通道”为工作主线,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各项社会经济事业提速赶超,提前3个月完成全年税收任务,一个蓄势突破的美丽新英都呼之欲出。
打造“工业重镇”创新转型焕新机
英都古称“金英”,在现今又摘取“中国水暖(阀门)基地镇”的美誉,在业界素有“天下阀门一片洪”的说法。全镇6万多人口,有3万多人外出供销水暖阀门,遍布全国。这支水暖阀门供销大军手握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年销售额超百亿。
身处销售终端,英都人对于市场流行什么,需要什么最为了解,他们将这些信息反馈回家乡,并逐渐形成产业特色。在英都党委、政府的规划引导下,一个融“产、销、研”于一体的水暖阀门专业工业园区——恒阪阀门基地在英都成型,成为南安市八大产业基地之一。
根据2015年的统计,英都恒阪阀门基地规模以上企业12家,完成产值50多亿元,拥有“申鹭达”“宏浪”两枚中国驰名商标,申鹭达、福泉、宏达、英侨等主导或参与阀门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
如今经济进入转型期,英都镇党委、政府祭起创新大旗,全力以赴做好服务,以建设阀门基地为载体,培育壮大水暖阀门产业,推进产城互动融合,提升经济发展空间。
一时间,创新转型、技术升级成为英都企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申鹭达被确定为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中能泰丰被确定为省“新三板”挂牌后备企业;申鹭达、英侨获泉州首批“科技小巨人”称号;英侨公司在南安阀门业唯一获三大石化企业认证。
中能泰丰公司在原有汽轮机、阀门等保温产品的基础上,研发生产穿墙管道防护罩产品,今年初以来公司纳税逆势上涨,增幅达25%;精英公司引进中温硅溶胶生产工艺,投入不锈钢、碳钢产品生产,在原有阀门铸件生产基础上,拓展生产食品机械配件、轮船配件等,市场前景比较乐观;天虹阀门公司与德国代傲表计(中国)公司合作生产智能无线远传水表,扭转上半年发展下降趋势,实现业绩增长。
企业拼创新转型,政府做足服务保障。英都对接水暖厨卫千亿产业集群规划和全球水暖厨卫产销中心的战略,宣传讲解各级各部门惠企政策;完善基地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完善落实《南安市恒阪阀门基地投资建设管理规定》,为规范基地建设管理、治安联防、绿化美化以及入驻企业发展等多方提供服务,同时为入驻企业提供一条龙全方位服务;主动介入,积极运作,为申鹭达股份、中能泰丰阀门等入驻项目做好征地用地,办理厂房产权等手续;今年初以来持续开展民山、龙江村土地新征工作,为项目落地建设、企业发展提供空间和融资条件;组织开展服务企业活动,积极帮助解决入驻企业遇到用工、用电、融资等问题。
英都还着力加快阀门基地二期(霞溪)1500亩项目区建设进度,目前已完成规划,正在进行土地报批,并开始迁墓、征地等前期工作,着力为招商选资、壮大基地发展提供空间。据了解,已有泉州一核等5家企业达成入驻意向。
推进“生态乡镇”乡村、镇区建设两手抓
一条英溪曲折潆洄,四面群山逶迤耸立,山水之间蕴藏着无限美好。
霞溪村的溪益小区让人一见倾心,1997年就规划建设的小区生动地阐述着“理念超前”的内涵,而今进一步的完善仍在持续,此为村庄秀美;仕林村的绝美梯田在阳光映衬下满溢金色的收获希望,移步村内,沿路绿化,道路整洁,长效保洁机制让这里没有卫生死角,此为环境优美;良山村里灿烂的樱花还让人回味不已,生态茶园里就已酝酿下一次回甘,土地流转让村民增收受益,休闲活动中心里尽是欢声笑语,此为生活甜美。
留守儿童既有教师的结对帮扶,也可网络会亲,感受双重关怀,“一村一基金”“农村小区化管理”,群众生活舒心,堪称社会和美。
近两年来,英都镇“美丽乡村”亮点频现,收获一张张靓丽的成绩单:全镇入选南安市唯一泉州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霞溪村被评为泉州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央视专门推介霞溪村“美丽乡村”建设新成效。西峰、芸林等11个村被命名为泉州市生态村,霞溪、龙江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全镇被确定为“国家级生态乡镇”。
今后,英都还将发挥霞溪村示范村的带动效应,引导各村根据区位实际,努力挖掘村庄个性和亮点,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村村有规划走在南安前列。
为建设宜居城镇,今年英都镇提出“两区四通道”小城镇拓改规划思路。“两区”即改造镇区,打造民山临溪商务区。规划推进镇区旧农贸市场改造,完善老镇区传统商业中心;加快金英新城征地扫尾工作;协调西湖桥头片区退二进三,实现商住区土地挂牌出让并动工建设;做好民山临溪安置地整体规划建设;有效盘活周边阀门基地店面资源,大力打造新商业区,带动商业繁荣。
“四通道”即建设英都四条外联公路,为英都发展装上四个轮子。规划建成英安公路,完善阀门基地二期配套建设,打通产业、商业联动发展之脉,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建设英仑、英翔公路,更加便捷仑苍和翔云两镇交通往来,推动英都成为南安西部重要交通枢纽,形成英仑组团发展格局;协调推进东英公路建设,打开英都发展“南大门”,再造南安直通厦门的快捷通道。
提升“文化名镇”开发文化旅游项目
作为清朝开国重臣洪承畴的故乡,英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无论是南安唯一一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拔拔灯”民俗活动,还是“七岩八院”,以及泉州唯一的古代村学建筑遗存溪益馆等名胜古迹,都是英都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一个缩影。“泉州名小吃”英都麻糍历经百年历史沧桑,驰名海内外;古代宫廷鼓吹的遗响——英都大鼓吹是中国最古老军乐,几百年来靠一代代的无名氏乐手口传身授,原汁原味地传承下来,一直保持着原生态。
纵观文明发展史,那些培育出独特文化和精神气质的城市,往往能形成强大的吸引力,持续保持领先地位。近年来,英都特别重视文化的引领作用,大力挖掘英都独特的精神底蕴,彰显历史轨迹与时代特征的双重魅力,促进人文兴盛。
敬老尊老蔚然成风,寺庙宗祠变敬老院。在英都“七岩八院”中的“石泉禅院”,每年中秋,英都人都在此宴请古稀老人并奖励每年高考上榜优秀人士,迄今已十六届。如今在英都乡间,宗祠大都同时作为敬老院之用,“发扬中华民族敬老传统美德”的奖匾在英都随处可见。
为了将这些文化旅游资源整合起来,推广文化生态英都,英都镇紧抓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两溪一湾”项目群的有利契机,提出发展“一溪”思路,即英溪建设配套项目。规划通过河道整治,建设从霞溪董林桥到西峰桥的两岸绿化景观、堤防和护岸,打造一条集亲水平台、休闲漫道、环溪道路、休闲农庄、生态漂流为一体的全长12公里、横贯英都的文体旅游生态带。保护和开发沿岸洪承畴故居、图书馆、素月孤舟等文化名胜古迹,以点带面,纵深推进,策划整合英都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打造“醉美英溪”名片。
当前,英都正在抓好金英文化生态旅游区建设,建设霞溪金英庄园生态旅游度假村,创建宝湖岩“3A”级旅游风景区,扶持良山樱花观赏园、南郡农场等乡村生态旅游,做好“泉州名小吃”麻糍、生笋等“舌尖上美味”特色饮食文化宣传,形成民俗文化游、特色风光游、宗教文化游、宗族文化游、名人寻踪游5大类型。(据《海丝商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