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都乡讯原创,点点、秀梅报道】这是一条迟发的消息。
10月15日,微信公众号“英都乡讯”发表《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廖榕光最新推出民俗科研论文》的消息报道,标题中廖榕光的姓名前面缀以“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一词,引起微友、网友注意,来短信询问廖榕光何时加入该会,该会是个什么性质的学术团体。现综合报道如下,作为给关心此事的热心人士的一个答复。
2016年9月5日,中国民俗学会秘书处公布了刚通过的吸收新会员名单,名单显示,本批吸收的新会员有天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陈芳芳、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博士生龚翔、杭州师范大学李静、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李柯、英都乡讯网站编辑室廖榕光……等17人。
中国民俗学会是国家一级学会。该会章程规定,中国民俗学会是民俗学工作者的组织,宗旨是,团结全国民俗学工作者,调查、搜集、整理、研究我国各民族的民俗文化现象、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搜集发布学术信息,促进学术发展。学会的业务指导单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会章程规定,会员必须具备“在该会业务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从事民俗学的调查、搜集、整理、研究、编辑、教学、评论、翻译、提供或保存资料等方面做出明显成绩”等条件。
廖榕光长期在乡镇基层工作,对家乡的挚爱情感产生了对乡土文化研究的浓烈兴趣,孜孜不倦的执着追求使他取得了民俗研究的丰硕成果。他申请入会提供的闽南民俗科研论文和田野调查报告15篇,经学会秘书处审核讨论,一致通过吸收为新会员。
廖榕光现在担任南安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南安市文联常务委员,南安市社科联委员。他关于民俗学的科研论文和田野调查报告大都发表于新媒体,学术论文《南安英都拔拔灯》则被作为南安市人民政府申报国家级非遗的申请报告,该项目在2008年获得国务院公布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他还多次应邀到电视台客串嘉宾做关于闽南民俗的访谈节目。
廖榕光在研究地方史之同时,还涉猎明、清史研究,他的清史科研论文《顺治帝迎见五世达赖礼仪之争》2008年8月18日被国家清史纂修领导小组办公室选入国家内参《清史参考》第31期,被称为“草根专家的文章进入中南海”。该文后来收录进《清史镜鉴·部级领导干部清史读本》一书,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公开发行。
▲引经据典在书房
▲田野调查进仕林
▲客串嘉宾上电视
▲文章选送中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