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3日上午,南安市英都镇霞溪村原自然村"五墓"正式更名为"鹳山",并举行庄重的揭牌仪式。翁山洪氏东轩四房宗亲洪维平和洪本地,鹳山公慈善基金会会长洪钢生、副会长洪志聪、洪顺添、洪忠胜、洪自曲、洪劲松等宗亲代表及当地宗亲齐聚参加揭牌仪式。

鹳山公(名洪烈,号鹳山)系明代翁山东轩四房七世祖直斋公长子,生于弘治庚戌年(1490年),卒于嘉靖丙辰年(1556年),享年67岁。其生平耕读传家,育有三子六孙,家族繁衍至今已形成庞大支系。此次更名源于鹳山公慈善基金会会长洪钢生、副会长洪志聪、洪忠胜、洪顺添、洪自典和族人洪建宁的提议,旨在通过地名变更强化宗族认同,延续"鹳山公"精神遗产。新地名"鹳山"取自先祖名讳,所立石碑选用武荣翁山洪氏圣地"英山"的原石,象征翁山洪氏文化思想的延续与精神图腾的落地。

仪式上,翁山洪氏东轩四房宗亲洪维平和洪本地为石碑揭牌,宗亲代表及当地宗亲共同见证这高光历史时刻。







揭牌后,宗亲们依循闽南古制举行道教祭祀典礼,包括请神、镇安石助灵、犒将、辞神等环节,并邀请浙南宗亲代表共祈福祉,彰显跨地域宗亲联结。



活动现场,英都南音社献演传统曲目,以非遗艺术烘托文化氛围,袅袅南音绕古村,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此次更名不仅是简单的地理标识调整,更是当代宗族组织维系凝聚力的创新实践。据鹳山公慈善基金会负责人洪钢生介绍,通过地名固化先祖记忆,可强化年轻一代对家族源流的认知,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鹳山公支系洪氏族人近年通过修缮宗祠、编修族谱、举办祭典等活动,逐步构建起"文化认同和资源整合"的宗亲发展模式。











仪式束后,嘉宾和宗亲们共进午宴,举杯同庆,其乐融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