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块石头,承载着村庄的传说;一次探寻,连接着乡土的过去与现在。新山“灯火石”承载着新山的传说,因独特磁性更添神秘。本文记录乡亲们攀山探秘的过程,从传说到实证,从山路艰辛到山顶壮阔,为这片水土的记忆添上生动一笔。
一、代代守护传说
新山的反庚石,因能改变罗庚(罗盘)指针方向得名,传说夜间会发光,故又名灯火石。村子里,它的传说代代相传。
据老一辈讲,村中的山脉是青蛇所化:身子蜿蜒伏地,尾巴摆至村口(那里建了妈祖宫,与青蛇共护村庄);蛇头特意反仰过来,俯视着全村,而反庚石(灯火石)正是蛇头上的一部分。站在村里望山顶,确实能看出几分模样——青蛇的头反仰着,稳稳对着村子,似在静静打量家家户户。风调雨顺时它默默伫立,遇有难处便以灵气护佑,让日子慢慢好起来。
这份“青蛇反仰护村”的传说,让反庚石成了村里的“守护神”,连小孩都知道,山顶那块大石头,是青蛇的头,在望着大家呢!
二、崎岖山路攀登图片
2025年7月26日,当地几位乡亲怀着对传说的敬畏与好奇,踏上探寻新山“灯火石”的路。
山路藏在茂密植被中,没有规整石阶,只有杂草、藤蔓与崎岖土石。穿行竹林时,高大竹树遮天蔽日,路更显狭窄,乡亲们需时时拨开横亘的枝丫,或借简陋工具攀爬,稍不留意就可能被枝干绊倒在枯叶碎石上。
到了林木与山石交错处,前行愈发艰难。走前头的乡亲奋力拨开层层枝叶,体力与耐心备受考验;同行者相互扶持,在湿滑的枯叶断枝间缓慢挪动,全靠彼此提醒照应。
海拔渐高,山路更陡,植被也更密。众人在林间时隐时现,眼里只有脚下的路与身前的障碍,蚊虫叮咬早已不顾。一路艰辛中,灯火石的传说也愈发添了神秘与厚重。
三、奇石磁性验证
抵达山顶,众人顾不上歇脚,立刻着手验证灯火石的神奇。有人取出专业罗庚,平稳放在反庚石上,同时打开手机指南针作为参照——手机指南针依托导航定位,指向始终稳定,恰好能清晰对比罗庚的变化。
(反庚石:指针偏向45度)
大家屏息注视着罗庚磁针,很快,奇妙现象出现了:原本指向精准的磁针开始缓缓偏转,在反庚石不同位置测量时,偏移角度在30度到45度之间变动。为确保准确,乡亲们将罗庚移到周边其他石头上,磁针立刻恢复正常指向。
(普通石:指针方向不变)
这一幕令人心头一震:传说中“青蛇灵气”竟以如此具体的方式呈现,而手机指南针的稳定,更凸显了反庚石对罗庚的独特影响,让这份神奇有了真切印证。
四、山顶俯瞰全景
站在山顶极目远眺,新山在群山环抱中尽显眼前,错落屋舍沿山脚铺展,新楼旧居交织,烟火气悠悠漫开。村前小溪如银带蜿蜒,新修水坝锁住一汪碧水,聚起蓬勃生机。岸边稻田漾着青绿,风拂过,稻浪推着波纹漫向远方。青蛇尾巴处,古老妈祖宫矗立,香火轻烟缠进山风,十几株古老红豆杉挺立两侧,苍劲身姿似载满岁月,为开阔视野添几分厚重古朴,叫人心旷神怡。
低头望,反庚石像青蛇吐信;身后山峦曲线如望村蛇头,静静“凝视”土地。山水相依的轮廓,混着眼前舒展景致,踏实暖意漫上心头,眼底风光藏着说不尽的温柔,古老红豆杉与天地相融,让画面满是时光沉淀的韵味。
五、探秘之行感悟图片
历经一番爬山的艰辛后,灯火石的神奇让众人震撼不已。此行不仅亲见反庚石对罗庚的独特影响,更让大家对这片故土多了份敬畏与热爱。祖祖辈辈说的“青蛇反仰护村”并非虚言,奇石的磁性恰似守护的印记,让石头与新山村庄紧密相连,成了勾连过往与当下、传承乡土文化与情感的珍贵纽带。
【小知识】——玄武石的形成图片
新山“灯火石”,即反庚石,经推测为玄武岩,它是火山喷发时,岩浆涌出地表后快速冷却形成的岩石。因含磁铁矿等磁性矿物,可能带有磁性,这也解释了它能使罗庚磁针偏移的科学原因。这类岩石在漫长岁月中经风化侵蚀显露于山顶,恰好与“青蛇反仰护村”的传说形成了奇妙的呼应。
编后语——
此次攀山探秘,既是实证传说,也是回望乡土文化。反庚石的磁性,有玄武岩成因的科学解读;而它作为“青蛇护村”的意象,早已融入村庄血脉。一块石头,串联起地质奇观与人文记忆,这份“虚实交织”让家乡故事更耐人寻味。愿这样的探寻,能让更多人读懂土地密码,留住乡愁根脉。
(来源:碧山堂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