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都镇位于福建省泉州南安市西部,总面积85.54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人,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20万多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拔拔灯”的发源地。近年来,英都镇挖掘“拔拔灯”中“责任担当、爱拼敢赢、团结协作、命运与共”的“纤夫+”理念,创新“纤夫+”思政工作法,将思想政治工作转化为促进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治理的“密钥”。先后获评中国水暖(阀门)基地镇、国家级生态乡镇、福建省乡村振兴特色镇、福建省卫生乡镇、福建省文明乡镇等1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一、以“责任担当”引擎驱动发展航程
发挥“灯首”组织者的作用,赋予其头雁领航的时代意义。一是“灯首”领学。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领学,构建“1+15+N”学习模式,2024年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警示教育等近500场次,实现15个村60个党组织1400余名党员全覆盖。二是灯首“领讲”。组建“理响武荣”英都宣讲小分队,开展“寻找灯首”行动,以群众语言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千家万户,挖掘宣传“老党员省下的费用用于捐资修路”等“灯首”先进事迹,凝聚社会爱国爱乡的强大力量。三是“灯首”领干。组建17支以党员为中坚力量的“灯首”队伍,在抢险救灾、环境治理、项目攻坚等中心工作率先垂范,形成“党委政府喊号集结+党员垂范拉纤+村民助力参与”的格局。
二、将“爱拼敢赢”基因注入产业血脉
将纤夫们搏激流的理念,转化成“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共识。一是“躬身闯滩”稳基础。面对经济下行严峻态势,精准对接业界巨头、兑现服务政策,招引中国(南安)高端阀门智造产业园、九牧高端定制产业园等大项目落地,打响“天下阀门一片洪”招牌,保障全镇经济运行和群众需求。二是“牵引归帆”聚动能。聚焦在外能人及其子女需求,连续5年举办乡韵体验营,召开28场恳亲座谈会,招引200余家能人企业“归帆”入驻,其中阀门龙头天津百利展发集团回归英都,成立首家阀门产业供应链销售总部,获南安市推广。三是“奋楫击水”锻新质。深化“技转数改”“专精特新”倍增行动,构建服务企业“三个一”机制(1家企业+1位党政+1个专班),联建上海大学-百安消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大学-英都阀门产学研实践基地等产学研平台,全镇新增新型专利101件,生成技改扩容项目29个,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家。
三、用“团结协作”力量破解发展难题
将纤夫用号子来统一拉纤发力节奏的智慧,提炼成“同心同向”的行动密码。一是吹响“解堵号子”。面对英仑公路(X341)整治拓宽提升工程中的资金缺口,制播宣传片《腾飞之路》和“普通话+闽南语”动员音频,筹集社会资金,保障项目建设。二是找准“发展纤角”。借智福建农林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清华大学海峡研究院等团队,编制《乡村振兴规划战略》;创新“党组织结对共赢”合作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生成合作帮扶项目27个;推出“精品角落+五美联创”2.0,引领7000余农户主动认领“责任田”,建成精品角落70个、省级美丽庭院11个。三是拧紧“粮食纤绳”。坚守粮食安全底线,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群众工作,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同时推广“小田变大田”“鱼稻共生”等模式,引导完成土地流转2500余亩、整合近1000亩,获央媒宣传。
四、将“命运与共”理念融入幸福底色
化用“纤绳”系紧联结、凝聚人心的作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一是“盘绳”递服务。整合涵盖各领域近200人的“乡村能人资源库”,会同福田公益等组织,2024年来开展爱心助学、太极拳健身等志愿服务近240场,邀请英都籍名医返乡服务25场,引导热心乡村能人捐资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领域。二是“系桩”护平安。活用“系桩”理念,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应急演练等活动近30场,对重点企业、宗教场所等“易松”处严格监管、及时“系紧”,实现事故数和亡人数持续“双下降”;运用“系桩、拉纤、靠岸”三步走方式,成功劝返2名滞留境外涉诈重点人员。三是“解结”化纠纷。创新“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设置“纤夫议事堂”,组建由老年协会、两代表一委员等“三熟”群体组成的“纤夫调解员”,推动全镇初信初访100%化解,并“解结”1宗长达10余年的重信重访件,在1350多亩、470多户、1.2万余平方米的项目征迁中,实现和谐征迁“零信访”。
五、以“千灯巡境”场景创新文明实践
发挥“千灯相照”的辐射效应,推动文明实践在传承创新中“活”起来、“火”起来。一是“点灯”活阵地。坚持守正创新,发挥文化能人众多优势,对200多处古厝、古宅等进行保护性开发,改造为百姓书房、家风家训馆等“新式祖厝”23处;将“拔拔灯”元素提炼为街舞动作,编排《纤舞英溪·拔拔灯》,创新文化传播载体方式。二是“缚灯”串文化。运用“缚灯”智慧,统筹镇域内文旅资源,挖掘麻球花园、大新观光台、樱花园、音乐水稻等网红点,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我们的节日·元宵”、“华彩墨韵”朱伯华八帙美术展等泉州市级以上活动超25场,推出5条“家门口”精品路线,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三是“传灯”树新风。依托摄影八大优势(即:省级特色文艺示范基地、省级摄影基地、全省首个摄影主题公园、全省首个镇级摄影家协会、举办全国摄影培训班、两届全国摄影大赛、一届省级到“人民中去”公益摄影),举办“最美夕阳红·金婚”、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惠民活动,累计为500对夫妻拍摄金婚照,为600多户困难群体拍摄全家福、证件照。
(福建省政研会供稿,作者单位:泉州南安市英都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