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家乡视窗 > 正文

英都镇石山村启动“军旅主题特色村”创建活动 总投资达2亿元

2024-02-19 15:17:25   来源:海丝商报   

“军旅主题特色村”

6日上午


南安英都镇石山村

举行“军旅主题特色村”创建活动

当天

现场举行石山村将军山军旅体验营、

林柄后生态旅游度假开发项目

签约仪式

总投资达2亿元

640.jpg640 (1).jpg640 (2).jpg640 (3).jpg640 (4).jpg


这个偏居一隅的革命老区基点村

为何要创建“军旅主题特色村”?

背后又有什么样的红色故事?

6日

记者来到石山村进行走访

军民鱼水情

超半数村民家中住过解放军“石山村的红色故事,要从20世纪40年代说起。当时,马来西亚共产党员洪俗美潜回石山村,加入中共党组织,开展地下革命斗争。1949年5月,他参与策划英都暴动,解放英都,在他的故居召开英都人民代表大会,协商成立英都区解放委员会,在中共英都区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他担任区委委员。”石山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洪维清介绍,在1962年东南沿海紧急备战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一个团进驻英都,其中的一营营部就设在石山村,一幕幕讲述“军民鱼水情”的故事就此上演。


在如今的石山村,大到村里的老厝、石墙,小到一块门板、一口古井,都烙着深深的红色印记。“在那个时期,我们一半以上的村民家中可都住过解放军呢!”回忆起60多年前的岁月,村民洪阿伯满脸自豪。


洪阿伯所言不虚,一个营队390人浩浩荡荡地进了村,住所却成为一大难题。为了让战士们休息好,许多村民主动把房子腾出来,与部队官兵“同住一个屋,同吃一口井”。


就这样,在石山村,有些民房成了军营,有些成了食堂,有些成了卫生所……晒谷场也成了训练操场,士兵们还带着群众开挖山战壕沟、防空设施等。


记者了解到,村中的泉发堂、中源古民居、梳妆楼、树源祖厝等十几处“健在”的古厝,都留下了红色烙印。


640 (5).jpg微信图片_20240219151545.png微信图片_20240219151604.png


当天,记者来到中源古民居看到,在古民居的外墙上,一幅解放军的宣传壁画被保留了下来,只见几位战士手持机枪、奋勇向前,上面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等宣传标语清晰可见,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


“当时,因为周边的部队都在中源古民居集中用餐,古厝水源出现了不足,解放军便在家门口挖了一口井,和村民共同使用。后来,这口井被村民们沿用了下来,这就是现实版的‘军民鱼水情’。”中源古民居主人洪国锦介绍。


而在泉发堂和梳妆楼,只见老旧的门板上写着“营部房东”“梳妆楼”等记号。“当时,官兵们没有床可以睡,村民们就将门板卸下来,给解放军当床板。为了便于归还,解放军就在门板上做了记号。”泉发堂主人洪贵阳告诉记者,那个时期“夜不闭户”也成了村中的奇观。当有人询问:“不担心没有门,东西被盗吗?”村民们纷纷表示:“有解放军守护,何需担忧门板之有无?”

640 (6).jpg

“我们家500多平方米,有10个房间。解放初期,曾爷爷洪维炎就将祖厝借给乡公社办公;1962年备战期间,又将房子无偿借给备战部队作为军营,我们一家就与解放军同住了七八个月。母亲当时刚生了弟弟,营长还叮嘱队员们说话、走路都要小声,以免吵到婴儿。母亲觉得解放军们很亲民,就送给他们自家种的蔬菜。虽然当时我只有四五岁,却还记得跟解放军一起吃饭的场景。”洪贵阳回忆。


“解放军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损坏了东西是要赔的。记得当时解放军不小心打碎了村民的两块红砖,临走时就在砖瓦上放了两毛钱。”今年83岁的洪建设曾是大队的记工员,他告诉记者,不仅如此,士兵还会帮忙挑水、打扫卫生,拿东西给孩子吃,甚至叫孩子一起去吃饭。


在村民们的讲述中,“一口水井”“一块门板”“两块红砖”等故事仿佛跃然眼前,再现了那段鱼水情深的岁月。


以“红色”为笔

打造军旅主题特色村



640 (7).jpg

虽然红色峥嵘岁月已经远去,但红色基因的种子已经在石山村生根发芽。


据不完全统计,1927年土地革命时期至今,石山村共培育了3位师级及多位团级营级军官、147位红色革命人员、382位民兵。“其数量之庞大,足以凸显石山村红色革命人员众多,红色基因一脉相承。回乡以来,我也在思考如何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加快把石山村打造成一张特色军旅双拥文化名片。”2023年6月,洪维清便同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对接,着手规划军旅主题特色村项目。


“我们通过田野调查、走访亲历者、查阅史料等方式发现,石山村红色文化积淀深厚。”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文化和旅游管理系讲师、总策划人雷喜斌向记者介绍,他们依据对石山村现状资源及历史要素的调查和分析,得出开发石山村文旅3条代表性线索,分别是洪氏宗族文化、华侨文化以及红色文化。

640 (8).jpg

“其中,红色文化自1927年土地革命时期延续至今,红色基因一脉相承,尤其在1962年备战期间,更凝聚出浓浓的军民鱼水情谊。因此,我们凝练出福建省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主题——军旅:铸盾·1962,并根据资源地域分布等因素,规划了‘一心一带四区多节点’的总体布局。”雷喜斌介绍,“一心”即军旅游客集散服务中心,“一带”即军民融合文化带,“四区”即东南备战文化展示区、东南备战军旅体验区、东南备战战备补给区、东南备战拓展文化区。

640 (9).jpg640 (10).jpg

“东南备战文化展示区通过还原东南备战的历史场景,让来客穿越到当时那段举全国之力的备战历史,在进行国防教育的同时,传达两岸融合、祖国和平统一的未来展望。再例如,东南备战军旅体验区就设置军旅体验活动,对石山村的山地以及其他闲置露天场地进行开发利用,带给游客走进‘东南备战’真实历史场景的独特体验感。”在雷喜斌看来,作为中国规模空前的一次全军性紧急大备战,“东南备战”主题及定位在福建省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城市都还没有出现,具有极高的主题开发价值。“而‘东南备战’所体现出的坚韧不拔、无惧无畏、舍身为国、军民同心的精神,也特别值得保护与传承。”

640 (11).jpg640 (12).jpg

“规划完成后,我们也在积极推进项目落地,6日现场签约的石山村将军山军旅体验营、林柄后生态旅游度假开发项目,总投资达2亿元,待春节过后就会着手推动。”洪维清介绍,接下来,石山村也会进一步传承弘扬红色革命精神,通过讲好红色故事,活化红色资源,以“红色”为笔,以军旅文化为主题,着力把军旅主题特色村打造成一个集红色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知名品牌。

英都乡讯.jpg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