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家乡视窗 > 正文

《泉州晚报》报道廖榕光出版新书:八旬老人扎根田野笔耕不辍 调查挖掘闽南民俗文化

2023-12-11 11:01:55   来源:   

1211日《泉州晚报》第11版报道廖榕光出版新书的消息。全文如下:


微信图片_20231211143002.jpg


八旬老人扎根田野笔耕不辍 调查挖掘闽南民俗文化


《田野家园·续编》是《田野家园》的姐妹篇,内设“地方民俗”“探骊寻珠”“先贤行迹”等七辑。

微信图片_20231204153954.jpg


谁言耄耋不豪雄,且听田野浅吟低唱。日前,84岁的南安民俗专家廖榕光出版了他近5年来的第5本书《田野家园·续编》。全书96篇、38万多字,写满的是这位耄耋老人近5年来对闽南民俗文化和南安地方史的田野调查和挖掘。

在新书发布会暨赠书仪式上,光明日报出版社总编辑邓永标、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支平、华东师大民俗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游红霞等民俗、文史界专家学者及中国民俗学会或出席或致信祝贺,会同部分老领导、英都乡贤共话新书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


微信图片_20231204153930.jpg

微信图片_20231204164124.jpg


为何八旬老人仍能笔耕不辍,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和书籍?为何这么多文史“大咖”会这么关注一位乡村民俗研究者?

“我自1958年参加工作以后,一直从未离开生我养我的家乡南安英都镇。”廖榕光坦言,闽南和家乡的灿烂文化、自己对家乡的深情挚爱,让他在工作之余常常做些民俗调查和地方史研究,退休之后全身心研究,持续田野调查,挖掘、考证、记载。


微信图片_20231204160823.jpg


“写史修志,不忘来路。”发布会上,光明日报出版社总编辑邓永标到场参加研讨,他认为《田野家园·续编》体现了作者对地方文化的深入挖掘和传承作为担当,强化了对南安特色的优秀文化、地方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文化利用,借鉴史志讲述了历史智慧,对当下的乡村治理提供依据和参考。“田野亦书斋,民间有智慧”,华东师大民俗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后游红霞认为,最让人感动的是廖榕光几十年如一日的文化自觉,扎根地方持续在田野中汲取养分、记录百姓智慧,推动了文化传统的赓续。“最是文化能传世”,与会老领导以“没有多少人能讲出千百年前的5个县令,但大家都能记住很多诗人”为例强调了文化创作与传承的意义,盛赞这种“年龄上的老者,精神上的青年”“草根学者,精英本质”精神。

《田野家园·续编》是《田野家园》的姐妹篇,内设“地方民俗”“探骊寻珠”“先贤行迹”等七辑。在“探骊寻珠”一辑中,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发现的古牌匾、家谱、名人诗词楹联、名人书法、墓志及介绍文章,使遗珠重现异彩。书中重温了西藏自古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见证。《闽南佛教的岩》《关于闽台“王爷”神来历的调查(兼谈“割香”“送王船”)》参加了全国性学术论坛。《南安英都拔拔灯的调查、发掘和申遗之路》一文回顾了助力英都拔拔灯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调查申遗过程。


微信图片_20231118161116.jpg


廖榕光表示,该书的出版得到很多乡贤和爱心企业家的支持,他将以赠送的形式回馈社会,发布会当天就向南安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市图书馆、市华侨历史学会赠书一批书籍。

□泉州晚报记者 黄耿煌

英都乡讯.jpg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