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首页    |  基地时空    |  家乡视窗    |  文史副刊    |  英都掠影    |  英都乡讯电子版    |  视频    |  榕光文坊
首页 > 基地时空 > 正文

【基地时空】到水暖阀门基地去看古代乡村馆学

2016-07-21 10:25:39   来源:   

   【英都乡讯】南安市英都镇是著名的水暖阀门基地镇,数万人在全国各地营销卫浴、水暖、阀门产品,驰誉四方。事实上,英都镇还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镇,代出英才。许多名胜古迹见证了英都古代曾经的辉煌。请看7月21日《福建日报》第15版发表的《南安英都:桃李成春溪益馆》。

南安英都:桃李成春溪益馆 

res03_attpic_brief.jpg

    绿树掩映的溪益馆

 res07_attpic_brief.jpg

    古色古香的窗户

    夏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走进南安英都溪益村。在一条普通的乡村小道上,邂逅了溪益馆,泉州地区硕果仅存的明代村学建筑。卷棚式屋顶、块石垒砌与土壁相结合,似与一般民居建筑无二,唯有门前石碑镌刻着“溪益馆——洪承畴读书处,明万历壬辰科进士,御授工部郎中,广东屯盐按察副使洪有助出仕前倡建”。

    溪益馆是英都古时的一处私塾。英都古称翁山,以“翁山夜闻滴水声,古迹岩前狮子亭。云从古室石佛在,水到宝湖浊自清”而著称。英都自古就被誉为“人文荟萃之乡,藏龙卧虎之地”。据 《翁山谱志》 记载,仅明清两代就有进士16人之多,这还不包括65个举人、63个贡生和500多个秀才。英都五世家庙东西轩大门刻有楹联“解元传胪鸿博第,将相公候郡马家”,可见当年的人才辈出,声名显赫。

    这是一座阔3间、深2间的学馆。走入溪益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前厅著名历史学家苏双碧的题词“开清第一功”。望着中厅桌上着清朝官服的洪承畴彩色画像,心中不由感慨万千。洪承畴是备受争议的两朝重臣,在朝代的更迭风口浪尖中上下颠簸。

    而今,这片故土上仍流传着他的传说。洪承畴7岁上溪益馆启蒙,8岁时外祖父逝世,他用“三字经”口诵简短祭文闻名乡里。11岁时家贫辍学卖豆腐干,路过镇上水沟学馆,为了多卖一块豆腐干,帮忙学生对对子被当地才子洪启胤发现。投入洪启胤门下后,从 《史记》 《资治通鉴》 《三国志》 到《孙子兵法》 无一不读。

    告别中厅洪承畴彩像从边门拐入小护厝,这里供奉的是馆东洪恒轩的神位。据介绍,洪恒轩,字师厚。为人敦厚,重教育才,首创溪益馆学馆。抬目望去“举头间”拱斗、木板隔堵、石柱斗斑驳残旧,似是被岁月无情地遗弃在角落却依然不舍离去。旁边的木隔墙、杂石墙在阳光映衬下折射着一种年代美,依稀可辨是明末清初的建筑材料。只有圆顶大房廊过门横眉上,那苍劲的“溪益馆”三个大字仿佛诉说着以往的辉煌。据考,明清两朝经溪益学馆启蒙而中秀才有48人,举人6人,拔贡12人,进士及第3人,恩科进士1人。其中还有闻名泉州的“龙蛇体”书法家洪承畯。泉州开元寺的“清静法身”“大乘莲心”,清源山上的“仙灵山名“等书刻均是出自他的手迹。

    “山中石屋满书香,武略文韬此发扬。勋业开清称第一,至今四海说文襄。”四百多年过去了,溪益馆留下了无数名人雅士的足迹,也见证了洪氏一族的人才辈出。望着眼前这座质朴悠然的学馆,青山傍屋,绿树盈门,耳边仿佛又回响起溪益馆的读书声……


相关热词搜索:溪益馆 英都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英都乡讯 版权所有 2001-2008 ICP备案号:闽ICP备14015264号-7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英亭街 电话:0595-68982635 QQ群:277346823 本网站内容(图片、文字)由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