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都乡讯】您可能见过这样一个试验:一杯自来水,一杯纯净水,将电解仪同时放入两杯中,1分钟过去了,自来水颜色越来越深,逐渐变成黑色,表面浮有一层褐色的膜,而纯净水只是变成了淡黄色。销售净水设备的人员常常以这样的试验来证明自来水不好。其实,这是一个抹黑自来水的电解试验。
之所以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颜色,是因为自来水中含有的钙、镁等离子属电解质,铁棒放入自来水后,铁被电解,形成了黄绿色、棕色、红褐色、黑色等反应物,而纯净水所含的离子比较少,反应就没有那么强烈。试验并不假,推销人员却曲解了试验结果。
无论是来自水库,还是来自江河,自来水在进入千家万户之前,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路程?
记者在四川成都走访了当地的自来水公司,目睹了自来水的处理过程:来自都江堰内江下游徐堰河的水,经过预沉池、折板絮凝池、平流沉淀池和过滤池之后,浑浊的河水变得清澈透明。
从自来水标准“浑浊度”数值来看,预沉池出来的水浊度是14.7度,经过平流沉淀池之后的浊度在1.5到2度之间,而经过过滤池之后的浊度已经达到了0.06度,远远低于我们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所规定的小于等于1.0度的标准。但是,此时的水仍然不是自来水的成品,还需要加入氯气进行消毒。
经过氯气杀毒灭菌之后的水会进入一个全封闭的清水库,相当于成品仓库,然后就可以通过城市管网流向千家万户了。专业人士告诉记者,刚出水厂的水是完全可以直饮的,但是考虑到管道的长途运输,还是建议大家烧开喝更安全。
在很多地方,自来水公司只负责把水送到小区门口的总水表,再由小区或单位通过二次供水,把自来水送到各家各户。如果这最后一段运输过程的管理维护欠缺,您家的水龙头可能就要流出不合格的水了!
说到自来水,余氯这个词儿是不少人关注的焦点。自来水从出厂到用户家里的水龙头,还要经过很长距离的管道运输,管道里会滋生细菌,所以要一直保持氯的存在,这就是余氯,它的作用是确保消毒灭菌持续有效——余氯的含量不像自来水中的其它指标那样越低越好,而是有个低限值,高于这个数值,才能保证杀菌效果。
我们有时候会在自来水中闻到氯气的味道,其实不用太担心,只要是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余氯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如果您真的很介意余氯的存在,记者建议您,水烧开之后,可以继续煮沸一会儿,再敞放两三分钟,让水里面的一些物质挥发一下就行了!
除了余氯,不少朋友还对水垢有所担心,尤其是北方的朋友。有水垢,自来水就不好吗?
其实,水垢主要是钙镁离子的沉淀,在自来水指标中,水垢的多少以硬度来表示。由于原水水质不同和加工工艺的差异,尽管自来水都符合国家标准,但是一些指标也会有高有低。在北方的一些地区,自来水中的硬度指标比南方的数值高,南方的水也有水垢,只是少些。水垢到底会不会对人体带来伤害呢?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占生告诉记者,水垢并不可怕:“有的人嫌水的硬度过高,是因为硬度过高使用不方便,感觉上也不太好,你可以倒掉最下面的水,不喝就是了。”记者提醒您,如果水壶或锅里结了水垢,可以用醋泡一段时间,水垢就会被溶解了。